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盘点2010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倾听那些真实的心声

2010年12月30日 10:5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还有一天,我们就将告别2010年。

  回首过去的12个月,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或许有人会说,收入越来越高,发展机会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或许也会有人说,物价涨得这么快,房子依然瞅着贵,消费压力真不小。

  日子原本五彩斑斓,每个人的感受各有不同。不过,一年来,总会有些事情让你难忘,总会有些片段让你心动。而作为日常生活的基础,个人收入的变化,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赚得多,消费才有底气;敢消费,生活才更精彩。岁末之际,本报记者走家串户,探访百姓这一年的收入、消费状况,倾听那些真实的心声。

  ——编者

  收入

  辽宁省农民罗丰利——

  住上新房奔小康

  对于辽宁省东港市前阳镇山城村农民罗丰利来说,即将过去的2010年“过得特敞亮”。

  “今年的日子过得好,首先就是收入增加了。”罗丰利告诉记者,在种粮收入上,家里的8亩多农田虽然因灾出现一定程度减产,但是因为国家扶持政策及时、到位,粮食收购价比去年高了不少,“这一块总的收入仍然维持在5000元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

  “收入增加,最主要还是来自打工。”罗丰利说,他和儿子农闲时都会到外边工地打零工,由于今年经济形势明显比去年好转,不仅可干的活多了,工资也涨了不少。“以前打工,每天工资只有65元,老板还经常拖欠着不发。现在已经涨到了80多元,发得也及时,而且不爱干的活还有挑的余地。”老罗说,今年家里的打工收入预计将超过3万元,比去年增加1万多元,这让全家人感觉底气更足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住上了新房子,不仅宽敞还特保暖,住着老舒服了。”老罗说,过去因为经济条件所限,一家人一直住在低矮破败的小草房里,一到冬天就特遭罪,四面透风,在家也得穿着厚衣服,有一套新房子成为全家人多年的夙愿。罗丰利说,政府今年把他家列入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发放了1万多元的补助资金,再加上自家的收入,终于把新房建起来了。

  这一年,让罗丰利感到高兴的事儿还不止这些。受惠于国家的家电下乡政策,老罗添置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3000多元,财政补贴了400元,“这个热水器又实用又便宜,真好用!”罗丰利说,下一步他打算再攒点钱,把家里的其他电器也更新一下。

  当然,老罗也不是没有烦心事。“妻子身体不好,每年吃药至少要花几千元钱,压力不小。”虽然他们夫妇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报销额度毕竟有限,很多时候都是杯水车薪。此外,老罗还担心未来的养老问题:“我们都没有固定的收入,现在能干体力活,但将来干不动了怎么办?”听说其他地方已开始了新农保试点,老罗很希望当地的步伐也能快一些,好让他们早日享受到新农保的好处。

  对即将到来的2011年,罗丰利倒是有信心:“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对农民的补贴也越来越多,我们要抓住这个好时机,多干活、多赚些。”老罗说,明年他打算再加种点附加值高的草莓,选些好品种,争取让家里的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 陈仁泽)

  社保

  传播公司出纳员李立新——

  看病真是太难了

  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2010年,这两件事儿偏巧都让24岁的李立新赶上了。

  去年大学毕业,李立新在北京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做内勤,月收入2500元。本来日子过得很平稳,谁知道今年夏天,她的智齿突然发炎,脸肿得比平时高出三四倍,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只好隔三差五跑医院。

  “我这才发现,看病真是太难了!”李立新回忆说,每天清晨去挂号,排队最少一小时,有时候刚排到窗口,上午的号却已经没了。下午就诊时,诊室门口最少又得等一小时,一天的时间就这样白白耗光。

  更可气的是,她的牙病竟然没能一蹴而就,一个月内又复发了两次。“一颗牙,没拔掉,就花了2000多元,这要得了大病重病怎么办啊?”李立新说,在看病过程中,她发现小时候看病很管用的低价消炎药几乎没有了,这个时候才觉得医保是个好东西,最好能早日实现“全民医保”、报销“全国漫游”。

  由于看病太耽误时间,考虑到不能影响公司正常工作,李立新不得已只好辞职。直到入秋病愈,李立新才开始找工作,最后到一家传播顾问公司当出纳员,月薪2300元。让她庆幸的是,自己15平方米宿舍的月租,还是350元。

  “房租没涨,我已经很感谢房东了。现在还有什么不涨价呢?”李立新说,她去商场添置棉衣,标价800元,比往年贵了300元;去超市买手纸,原价29元的卷纸,现在涨了10%;去农贸市场买菜,原来两三元一斤的蒜苗,现在要8元;想吃个糖炒栗子,发现去年7元一斤的品种,今年涨到了14元……“不怕你笑话,现在我都不敢下馆子,基本都在家做饭,也很少吃零食,能省则省!”李立新说。

  不过比起周围的朋友亲戚,李立新觉得自己的压力还不算最大。“我同学有了小孩儿,一个月光奶粉钱就要2000元!”李立新很感慨,像她这样的普通职工,物价高一些,温饱就发愁,更不敢奢望买房买车。

  李立新说,在她所在的企业,市场销售岗位的薪酬比她高出一倍,而公司高层的时薪相当于中层的月薪。李立新说,任何企业发奖金都是与绩效挂钩的,基层员工还要更多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李立新打算拿到中级会计职称,“用一句话来说,明年争取生财不生病!” (记者 陆娅楠)

  理财

  国企部门负责人郝伟——

  “投资”换来好生活

  郝伟在北京一家中型国有控股建筑类企业任部门副总经理,说起过去的一年,他觉得“总体上还不错”。

  今年郝伟的单位给员工涨了工资,他拿到了将近20万元的年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对收入挺满意。”学财务的小郝精于投资理财,前几年他投资的股票、基金年均收益在40%以上。“就是今年惨了点儿,聊胜于无。”他笑着说。

  郝伟的爱人在事业单位,收入尚不及他的1/2。“幸好我们几年前房价没蹿高时买的房,现在每月还贷2000元左右,压力不算大。”郝伟说,他们有个4岁的女儿,家里日常开销的大头在孩子身上,平均每个月的托儿费、钢琴学费等就在4000元以上。

  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态势,让不少家庭感到不小的压力。小郝说自己平时很少买菜,对菜价不敏感,但爱人经常抱怨服装、化妆品都明显涨价了,“她以前挺舍得给自己花钱的,但现在也是看的多、买的少。”

  郝伟的家离公司比较远,开车上班堵得难受,所以这两年他经常想换套房。“我一直在犹豫观望,没想到房价也在一个劲儿地涨!”小郝的单位每年承建许多地方基建项目,耳闻目睹,他认为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短时间难有改观,房价很难落下来。

  “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只关心把土地高价卖出去,收了钱拉倒,对这块地怎么用、开发多久,并不在乎。”不过,郝伟认为中央对楼市的调控措施会逐渐发生作用,再加上物业税等政策前景尚不明朗,所以他也不着急出手买房,还想再等等看。

  “现在很多热门行业都在拼出身,没有关系很难进步。可抱怨是没有用的,要有一技之长,不断充电。”今年小郝拿下了高级会计师的资格认证,这是最让他高兴的一件事儿。小郝还希望明年公司能组织一些实用性的培训。

  “对2011年有哪些期盼呢?”记者问。郝伟掰着手指回答:“当然是,收入更多、负担更轻、生活更健康更便利,交通也不那么堵了,看病就医不那么难了。”他笑着说,“其实和往年差不多,我们老是一年一年地盼着,希望投资理财的收益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记者 曲哲涵)

  创业

  民企总经理孙成富——

  峰回路转这一年

  “一个面临关停的废旧铜回收企业,转产为处理尾矿、废渣、废旧电池、废旧家电及电子线路板的企业,并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我创业这一年,可以说是峰回路转。”山东省邹平县青龙山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成富说。

  孙成富原本有一家回收炼化铜的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在当地颇有些名气。

  “效益这么好,为什么不干下去?”记者问。

  “炼铜耗能大,不符合国家政策,一到用电紧张的时候,就被拉闸限电。”回想起2009年夏天用电紧张、煤炭价格飙升时的窘境,孙成富一脸无奈。2009年底,孙成富赴广东参观,偶然看到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的废旧电池项目。他见一块旧电池能产出铜、钴、镍等,非常吃惊,感觉是个好的商机。

  说干就干。今年初,孙成富按照“高起点、优质化、专业化、经济规模化”的原则,一次性建成集高效萃取、粉碎、废水收集处理为一体的4条生产线,年产铝产品1155吨、钴产品1458吨、铜产品2854吨、镍产品1195吨。

  “新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多年的积累加起来,还有近1000万元缺口。”孙成富说,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找银行贷款。

  “贷款容易吗?”记者问。

  “当然不容易,今年4月第一次跑银行,就吃了闭门羹。”孙成富说,因为企业原来耗能高,被银行列入了黑名单。他反复解释,并通过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和青阳镇的领导牵线搭桥,银行才予以考虑。同时,他们积极申报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并于6月通过了省经信委的认定。

  “邹平县今年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政策,为企业松绑减负。”孙成富说,“拿到山东省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证书后,县工行和中行很快就发放了930万元贷款。”

  孙成富认为,现在企业资金、设备都不是主要问题,关键还是缺人才。再加上项目刚上马,知名度低,引不来“凤凰”。此外,北方地区废旧电池回收企业太少,企业在一起交流的机会少,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平台还有待建设。( 记者 马跃峰)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