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争议圆明园复建:是重建辉煌还是背叛历史?(3)

2008年02月29日 06:39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2008年2月21日消息,备受各界关注、热烈争议的圆明园异地重建的一期工程将于年内在浙江中部小镇横店动工。 中新社发 菲菲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不应是一片废墟

  恢复圆明园昔日辉煌

  王道成

  我认为,保留国耻地原貌的意见,既不符合圆明园的实际,也不利于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在高度现代化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心,是绝不会让5200亩的废墟静静地躺在那里的。

  1980年宋庆龄等1583人联名发出《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提出保护、整修、利用的方针;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将圆明园建成遗址公园的决策。我认为,圆明园遗址公园,首先应该恢复山形、水系,在保护好西洋楼残迹的同时,重点恢复圆明园中国园林部分的一些富有特色的景区,再现这些景区当年的风采。因为,中国的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建筑、山水、花木,是中国园林的三大要素。山形、水系,是园林的骨架,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赖以生存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园林建设也就是环境建设、生态建设。建筑虽然是点缀,却是园林的灵魂。建设圆明园遗址公园,没有必要恢复圆明园全盛时期的全部建筑,但是,不能不恢复圆明园中国园林部分的一些富有特色的景区。这样,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使我国优秀的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得以传承,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也将大有好处。保护好西洋楼残迹,使人民群众不忘屈辱的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再现一些景区昔日的辉煌,增强人民群众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把二者结合起来,岂不比只知道屈辱的历史更好?

  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圆明园300年的历史,既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又见证了中华民族近百年历史的屈辱,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21世纪,我们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我们要用一项工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我认为非圆明园莫属。因为,在中国,没有哪个地方能像圆明园那样与中华民族近300年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圆明园是一座具有世界影响的名园。她不仅属于北京,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圆明园遗址的保护、整修、利用,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圆明园牵动中国人民、全球华人和国际友好人士的神经。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的今天,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建设,应该成为一项国家级的文化工程,建设成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圆明园向何处去(背景)

  本报记者 李 舫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在悄然迎来2008年时,我们猛然发现,圆明园,其实是这一年里我们最无法回避的话题。圆明园,万园之园,青史之痛,一个最华彩也最屈辱的篇章,一种最辉煌也最悲愤的记忆,一道最亮丽也最沧桑的背影,因为往昔的不可追溯而永恒屹立,因为不可申诉而向世世代代永恒言说。

  在圆明园保护与修复的问题上,学界长久以来的争议又被重新提出,力主“重建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复建派”与力主“让废墟成为民族耻辱历史教科书”的“废墟派”之间的论战成为2007年一个不可忽视的声音。争执穿越时空,在圆明园这张沟壑纵横的苍老面庞上再次留下深深的刻痕。

  圆明园之名始于1709年,康熙亲题园额曰:“圆明园”,意为“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该园历经清朝五代皇帝、100年的倾心营造,因其在建筑与园林方面的杰出造诣,被世人誉以“万园之园”。

  1860年8月,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这是圆明园的第一次劫难。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园中仅存的木建筑再次被毁,这是圆明园的第二次劫难。

  清朝覆灭后,圆明园成为无主的园林,军阀、官僚、地痞等肆意掠夺圆明园遗物,园内建筑荡然无存,树木被砍伐,神话般烟雨迷离的美景不复存在,圆明园完全成为废址,这是圆明园的第三次劫难。“文革”期间,圆明园日渐荒凉,当地村民伐林烧山,填湖造田,开荒种地,使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园林植被遭受彻底的破坏,这是圆明园的第四次劫难。

  侵略者的暴行、清政府的懦弱、战争的频仍、文物保护意识的淡漠,给圆明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浩劫。

  圆明园保存与复建的争论已有20余年之久。多少年来,日渐荒凉的圆明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凭吊和反思之地,也在凭吊和反思之中被负载了更厚重的期望。

  1983年,北京市曾在《北京城市建设总体方案》中规定,将圆明园遗址建设成“圆明园遗址公园”。然而,如何建设圆明园遗址公园、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圆明园这片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学者却持有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对圆明园保护和利用应采取积极态度,主张部分复建圆明园景区,与现存的西洋楼遗址形成更鲜明的对比,更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不可重复的,圆明园应该保持废墟,废墟也是一种美,可以让人们永记国耻。双方各执己见,但其争论却一直未有公断。

  1999年,北京市政协委员陈立群提交一份提案,建议“以股份制方式重建管理圆明园”,此提案遭遇49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反对:“不能再以‘修复’的名义毁掉圆明园了!”2002年,《北京市公园条例》正式颁布。争论暂时平息,许多媒体以“圆明园不重建写入法中”为题做了报道,此事告一段落。

  2004年、2007年,两次重要的圆明园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圆明园保护与复建的问题被重新提起。

  圆明园向何处去?在这些各执己见、纷繁复杂的争执中,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共识:“要保护圆明园,首先要了解圆明园。”客观清醒的认识,才是圆明园科学保护的起点。承载着中华民族强盛与辉煌、苦难与屈辱的圆明园,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希望争议声中的圆明园,留给我们的不再是一个模糊的背影。

[上一页]  [1]  [2]  [3]

编辑:闻育旻】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