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军队30年扫描: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不断推进

2008年07月28日 12:0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雄师劲旅跨入新时代

  中国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随着国家的改革浪潮,人民解放军也进入了改革的时代。

  30年来,我军的改革涉及编制体制、干部制度、训练方式、对外开放等军队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入到各个领域,被视为我军历史上最全面、最深刻的改革。

  30年的实践表明,改革使中国军队从摩托化走向了“机械化和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在追赶世界最新军事潮流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八一”建军节前夕,《瞭望》新闻周刊追踪聚焦30年人民解放军改革的步伐,看到了中国军队一个个标志性的进步。

  三次大裁军走向精兵之路

  “精兵之路是中国军队改革的方向,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军先后经过三次大裁军,我全部经过了,有两次大裁军涉及到我们部队。”我军第一支开放部队——步兵第196旅政委刘京朝如是说。

  刘京朝政委介绍,1985年第一次裁军100万,这个旅的前身196师的所在军解散了,1997年裁军50万时,师缩编成旅。原196师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1955年经毛泽东主席批示为全军第一支对外开放部队,就是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在精简整编中也裁减了,可见中国军队走精兵之路的决心之大。

  30年来,我军几次大裁军分别是: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基建工程兵和铁道兵两个兵种51万人,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从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在我军序列中消失;1985年5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裁军100万的方案;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裁军50万目标;2005年我军又裁军20万。至此,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军共裁军170万。

  据本刊记者了解,经过精简整编,全军裁减了团以上机关、部队、院校机关中相当团级以上的部门共5900多个。大军区由11个合并为7个。军分区以上机关人员也进行了精简。

  改革体制,增强合成。直属中央军委和军区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分别改编为总参谋部和军区司令部的业务部。陆军改编为集团军,将大部分的独立装甲兵、炮兵、工程兵部队编入集团军,并充实扩编了通信兵、防化兵、运输分队,增编了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比原陆军军有所加强。

  压缩规模,比例更加合理。三次精简整编后,与1980年相比,战斗部队、科研单位和院校的编制数额在全军总定额中的比例提高了,机关和勤务分队的比例下降了。全军战斗部队增加了3%,战斗保障部队增加了0.5%,陆军特种兵和海、空军的编制比例有所提高。同时减少了军官数量,提高了士兵比例。担任内卫、守护任务的地方部队从军队中划出,移交公安部门,改为武装警察部队。

  受访的专家认为,人民解放军越来越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发展,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官兵专业分类多元化

  “我军干部制度多年来都是单一制,带兵的军官和医院的护士都授军衔,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没有区别。1985年大裁军的同时对干部制度进行了有史以来的巨大改革,实行了干部的多元化分类管理,中国军队军官结构发生历史性变革。”北京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吕双平对记者说。

  本刊记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证实了改革前我军干部的确没有分类,改革后军队干部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指挥军官,包括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第二类是专业技术军官;第三类是文职干部,分为专业技术文职干部、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指挥军官包括军事干部、政工干部、后勤干部、装备干部,他们直接负责部队指挥作战、政治工作、后勤供应和装备保障。指挥军官是中国军队军官队伍的主体。

  专业技术军官是在军队从事新闻、科研和作战部队中的技术工作等,他们也授予军衔,但领花标志与指挥军官有所区别,职务晋升以技术级别为标志,任职年限超过职务相等的指挥军官。

  文职干部有军籍但不授军衔,他们主要从事与作战不太直接相关而又相对稳定的文艺、体育、医疗、出版、技术院校等领域的工作。文职干部分为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和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两者的区别是专业技术文职干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从事行政工作。

  吕双平介绍说,干部分类管理后,职责更加明确,管理更加规范,新的《军官条例》和《文职干部暂行条例》更加适应不同类别干部的专长,为军队保留专业人才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本刊记者了解到,中国军队的士兵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新型武器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对士兵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军队对兵役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了义务兵和士官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士官最低服役期5年,最高服役期达到30年,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士官较长时间的服役期弥补了义务兵服役期短难以掌握复杂武器装备的不足,为部队保留了技术骨干和带兵人才。过去由军官担负的义务兵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任务,也改由士官担任。

  中国军队多年来以义务兵为主体的士兵结构,逐步向以士官为主体转变,士官担任了中国军队的上千个技术岗位。目前中国军队的士官已占兵员总数的40%,全军班长全部由士官担任,技术兵种70%由士官担任,军队序列中还首次出现了女士官。

  随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官兵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军官队伍分工更加合理,士兵队伍逐步实现以专业士官为主体,官兵编制体制更加适应军队现代化的发展。

  义务兵服役制度的改革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过去我军陆军义务兵服役期3年、海军服役期4年、空军服役期5年,1998年全军义务兵服役期统一为2年,这一改革为青年人上大学、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不会因服役期过长,错过上大学的机会,也为复员后就业保留了最佳年龄。

  军衔制增强军人责任与荣誉感

  7月15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振起、沈阳军区政委黄献中、济南军区司令员范长龙颁发命令状,晋升三人为上将军衔。至此,开国以来,我国共有十位元帅、十位大将,171位高级军官获上将军衔警衔。

  为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

  曾担任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的贾若瑜将军说,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需要恢复军衔制。

  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冯之浚说,恢复军衔制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大措施,强化了依法治军、严格治军,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利于群众对军队的监督和军容军纪的改善。

  1988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由此形成了我军完整的军衔体系。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公方彬说,军衔制的影响,在于它对于军队建设具备几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有利于统一指挥和管理。军队是武装的社会集团,组织严密,结构坚固,强调严格的组织纪律。但是,军人也是有思想感情的,指挥员的领导权威不仅取决于职务的高低,还受指挥员的功绩、资历、威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军衔融汇职务及其他诸因素于一体,较之职务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区分军人等级、权责、荣誉称号、标志上,比职务更加明朗;军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根据严格的程序予以评授,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因此,产生于功绩和资历基础上的军衔,可以产生职务之外的影响力。

  二是有利于激发军人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军人是一个随时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职业,必须有一种支撑军人直面死亡的精神力量存在。军衔具有专属性和独享性,具有自国家意志而来的权威性,能使官兵产生很强的荣誉感。军衔包含着对军人贡献的综合评价与报偿,加之晋级又有严格的制度规定,不似物质奖励的变易性与短期性,因而具有更大更持久的激励作用。军衔授予每一位军人,因而远比立功、受勋的涉及面更广泛,由此而来的激励作用也就更普遍。

  此外,目前我军官兵的待遇采取的是职务与衔级并行的两个系统,因而军衔也承担了相应的物质待遇的功能。

  “军衔制度是军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革命性进步、是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军事组织制度,也是中国军队走正规化建设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军衔制相继为世界各国所采用,这也充分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公方彬说。

 [1] [2] [3] [下一页]

编辑:唐伟杰】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