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发展进入"世博周期" 将产生发展"溢出效应"

2008年10月13日 11:5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历史上,很多国家抓住世博会机遇,获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吴宇

  “对于中国,我要祝贺你们,因为你们在这不幸的年代,幸运地拥有了相对平稳、拥有了奥运会以及世博会。”一个美国人,一个曾在雷曼工作的高级证券分析师,在雷曼兄弟“死”去的那一日给他的中国朋友发来电子邮件。

  “我能体会他字里行间的意味,”收件人余越——上海一家投资机构的总监告诉本刊记者,“在华尔街哀鸿遍野之时,在欧美诸国经济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一个国家有能力接连举办两次重大盛会,是一种令人艳羡的运气和机遇。”

  在经济不振的年代,盛会往往被赋予凝聚人气、汇聚资源、赢取特殊的发展机遇的特殊功能,并放大其正效应。接受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警惕但不失自信的中国正在低调而务实地转入“世博周期”。

  北京奥运会从申办成功到成功举办,为中国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奥运机遇”。在接下来迎接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又将为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历史性机遇?在全球经济面临各种复杂问题的大背景下,我们该从什么样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世博周期”?

  上海世博会走向“舞台中央”

  同样经历了激烈的申办竞争,同样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同样被视为21世纪之初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引擎”——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都寄托着全体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抱负。

  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之后,上海世博会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自1851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以来,综合类和专业类的世博会已在近30个国家举办了124次。上海世博会是综合类世博会,综合类世博会每5年举办一次,是第一次落户发展中国家,其影响将远大于早前在昆明和沈阳举行的专业性世博会。与奥运会不同的是,综合类世博会的会期长达半年,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

  截至9月底,累计已有22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而此前的“最高纪录保持者”——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共计172个。

  目前,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大约40个国家确定以自建馆方式参展,其中许多国家的投入力度和规模都创造了其参展世博会的历史新高。为了让各自展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亮点”,许多国家延请多路设计精英,开展了长时间的严格评选,丹麦甚至提请将“国宝”——美人鱼雕像的原件搬至上海,让丹麦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以瑞士为例,共有114个设计方案竞逐瑞士国家馆招标,超过了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瑞士国内参评设计方案总数的一倍;而上海世博会瑞士国家馆4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也比爱知世博会瑞士国家馆大了两倍。

  当奥运会的大幕刚刚闭合时,面对有关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增长乏力的疑虑,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原因之一就是上海要办2010年的世博会,2012年广州还要办亚运会。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些盛会拉动的投资链条和人气链条,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告诉本刊记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预算为286亿元,其中建设费用180亿元人民币、营运费用106亿元。

  此外,上海世博会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参观者,平均每天近40万人次,会刺激旅游及相关行业发展。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测算,约35%会作延伸旅游,因此带动整个长江乃至华南地区旅游业发展。

 [1] [2] [下一页]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