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防范信息陷阱的政府与媒体责任

2008年11月07日 10:05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假如政府能够在第一时间全方位开放报道;假如新闻媒体能够独立展开调查;假如公民不再相信道听途说,或许我们就不需要为信息失真付出如此巨大的成本

  近一段时间来,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些事件很是发人深省。先是四川广元柑桔病虫害,几乎使大部分种植柑桔的农民遭受灭顶之灾;随后是哈尔滨警察打人事件,几乎一夜之间使社会舆论发生大逆转;而深圳市海事局某负责人涉嫌侮辱少女的案件,更是使社会舆论哗然一片,互联网上各种小道消息不胫而走,而政府机关公布的调查真相,反而让人真假莫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如今各种信息真假难辨?是如今人们不再容易相信别人,还是这个世界不再值得人们相信?

  过去人们更多地依赖政府提供各种权威消息。如今,在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政府也成了利益攸关者,是事件当事人一方。所以,当政府有关部门试图屏蔽其他信息来源,希望借助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向社会公布事实真相的时候,人们反而不大相信政府提供的各种信息。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逆反心理,促使人们总是试图从其他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或者从相反的方向对政府的信息加以分析。这种社会心理现象,恰恰给那些不法之徒散布谣言,提供了最适宜的信息空间。他们通过现代互联网络,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以至于政府发布的准确信息,也在这种混乱的信息中变得可疑起来。

  所以,当我们强调政府信息发布责任的时候,还应当充分意识到,多元化社会政府发布的信息只是整个社会信息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信息的全部。如果我们总是仰赖政府权威部门澄清事实真相,或者希望政府权威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那么,就是将自己的权利拱手相让。在现代信息社会,公民应该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更多的信息;政府只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而不是信息的全部来源。只有调整我们的信息观念,才能科学对待政府发布的各种信息,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透明状态。

  遗憾的是,一些新闻工作者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一方面期望通过政府渠道获取各种信息,可另一方面,他们对政府提供的各种信息又存在着深深的偏见和疑虑,这就容易导致整个社会的信息流动出现进退维谷的两难局面。某些新闻记者不相信政府提供的各类信息,可另一方面又希望掌握信息话语权,于是他们便将互联网络获取的信息杂糅到政府提供的信息之中,从而使新闻报道变得十分可疑。在这样的信息交流环境中,新闻媒体非但没有起到发掘事实真相,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作用,反而增添了公众的疑虑,甚至起到传播虚假信息的作用。

  在此,笔者不是要过分责怪新闻工作者,而是希望社会各界充分意识到,在社会转型时期,每一个公民都是信息的源泉,每一个公民都是信息的主宰。面对互联网上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公民应该具有信息主权意识,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独立作出价值判断。然而,不幸的是,现在互联网络上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怪圈———一些新闻媒体根据道听途说制作新闻,发布到互联网络上;而互联网络信息读者则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编造和加工信息;互联网读者的再加工又通过新闻记者发布出去,从而形成了一种混乱的信息交互状态。

  四川广元柑桔病虫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官员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切断信息发布的渠道,但由于互联网络的存在,发生在一个地方的病虫害,通过互联网络很快就会蔓延到全国其他地区。而一些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公众的恐慌心理。在这种相互交织、互相推动的信息传播状态下,可怜的柑桔种植者颗粒无收,他们不得不承受信息混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或许,一味责怪当地政府官员是不公道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可是,现代互联网络媒体的存在,使得他们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非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各种谣言快速传播以可乘之机。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过分责备哈尔滨市公安机关,在互连网络时代他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及时公布事实真相的重要性,他们试图用解决个案的方式消化这一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可是他们不知道,当他们剪辑原始的录像资料,试图将司法判断变成整个社会共识的时候,他们已经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人们注意到,在这些事件的背后,若隐若现地出现了一些所谓的“信息推手”,在互联网络上总是有人以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者新闻事件的亲历者,不断地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这说明政府信息的不公开,给公众平添了许多疑虑;而某些幕后推动者恰恰利用这一信息空隙,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新闻媒体的草率报道,似乎是在给各种谣言背书;而公众的盲目轻信,则又使得整个社会面临着信心危机。假如政府能够在第一时间全方位开放报道;假如新闻媒体能够独立展开调查;假如公民不再相信道听途说,或许我们就不需要为信息失真付出如此巨大的成本。这是一个信息社会,可人们却又生活在一种信息的荒漠之中。

  加强信息立法是重要的,但信息立法能否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必要的,但在信息容易失真的社会里,新闻从业人员又能否躲过信息陷阱?因此,更多地提高公民的素质,不盲从,不狂热,不掩盖,不造谣,或许才是净化整个社会信息环境的有效出路。

  作者乔新生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 [2] [下一页]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