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促就业创意不断:学士后、专职社工新词登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各地促就业创意不断:学士后、专职社工新词登场
2009年01月15日 09: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1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力争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对于毕业一段时间以后找不到工作,进行了失业登记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力争使他们的就业率达到60%。今年还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登记认定制度,力争登记后半年内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中新社发 任卫红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月15日电(朱博)在近期陆续召开的中国地方“两会”上,各地代表委员就大学生就业这个长议不衰的话题提出了很多有创造性的建议。本网将这些建议大致分为五类,供读者品评。

  “照猫画虎”型:

  北京市政协委员孙狄在提案中建议,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为毕业生设立两年的见习期。观点一出,就引来各方关注,谈及争议最多的“学士后”、“硕士后”,孙狄认为,这样不仅能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提供了更多选人机会,也使毕业生在刚踏入社会时有个过渡适应期,同时能为社会缓解当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

  “逆势而上”型:

  “如今就业形势是乐观的。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在全社会一片叫“苦”声中,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玖平的“反调”显得格外刺耳。但是思考之后,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当前普遍感觉到的就业难“不是整体需求无望,而是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跟我们需求的对接出了问题”。

  “战略转移”型:

  面对城市日趋拥挤的求职空间,代表委员们最常支的招就是“跑”。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教工委副书记张建明在小组讨论中表示将引导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安徽省人大代表郑小能建议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工作。

  而谈到“大学生是否接受、如何接受”问题,两位代表的观点也颇为相似,那就是,全社会共同支持,做好政策待遇方面的保障。

  “无中生有”型:

  解决就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岗位,所以,“研究助理”、“专职社工”这些个新新职业也就闪亮登场了。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孙其信表示,未来全国多所高校每年将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间招聘研究助理数名,所聘人员的身份是临时聘用的科研人员。这一临时岗位合同期最短两年,可能会有五年甚至更长。

  南京市人大代表沈淑玲则建议,加快培育当前社会服务发展急需的新型的社会组织,由政府为投身社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发补贴。

  “有理有据”型:

  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调研后提出了,鼓励读研、推广见习制度、培养世博专才等三条策略,称至少能帮助6.8万大学生就业。

  具体做法是:研究生及专升本各扩招10%能减少8000多毕业涌入职场,见习岗位扩容一倍则可帮助6万人,政府补贴培训世博专才。

      推荐阅读:

【编辑:闻育旻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