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旅游与世博要“创造性对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复旦大学教授:旅游与世博要“创造性对接”
2009年01月19日 14:45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世博和旅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在筹备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不可忽视的。我们要做好2010年的“情景展望”,联合长三角乃至全国各旅游城市,在交通安全等基础性联动升级的同时,合作创造出丰富多样、各具一格的旅游“产品目录”,丰富各地对世博会“产品供给”,提升长三角乃至全国旅游的总体吸引力和产值

  在抱团取暖过冬的时节,我们憧憬着一年半后世博仲夏的热烈。是的,那是一股暖流。因为,“大约在冬季”,世界各国已经纷纷表达了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决心和信心。不仅仅是决心和信心,更是希冀和期待——人类大家庭在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聚会,能推动冬去春来的转机;要在这样一个平台上,面对面接触,心连心沟通,取长补短,寻求新的合作和交流途径。

  城市内在文化机制的见证

  这正是世博会最大的人类学意义。世界历史见证了“城市”在人类文化进程中丰富而辩证的内涵:人口向“城市”的集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而“城市”居民向非城市地区的移动,则是其提升的动因——今日所谓发达国家的居民,普遍有每年外出旅游的习惯,正是这种文化机制的写照。近代以来哲学科技文艺社会科学的大发展,根本上是由这种空间移动所促成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相遇所推动的,在这个意义上,由伦敦所开启的“世博会”是这一人类文化的内在机制在工业革命及交通革命规模初成时的逻辑结果。世博和旅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在筹备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不可忽视的。

  根据世博会的这一本质机制,我们要进一步深思在当下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把迎世博的准备与开掘世博机遇相结合,以创造性的思路和实践开启一个新局面。这是世博前几百天工作的重要一环;而旅游与世博的深切关联和相辅相成,又是这一环中的重要一环。从浅处说,7000万人次参观者的赴会过程便是旅游;从深处说,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而言,世博会是把全球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物”和“景点”搬到了上海,集中在黄浦江两岸这一方热土之中;这是旅游的一种非同寻常的浓缩,又是另一场旅游的起跳板和起始站——设想一下,来自五湖四海相聚世博展区的7000万人次的游客,从这里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是何等壮观,蕴含了多少能量和商机呵!

  因此,长三角各城市都为此做着充分的准备,既积极承担世博会参观者的接待和安顿工作,又积极争取有更多客人到自己城市和景点游览观光。我担任“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的评委,分明感受到了上海周边各城市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热情。这种热情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在上海和长三角的旅游融合已有相当基础的情况下,如何以更多的创意,为世博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开创一种全新的态势。重中之重,是深入研究世博会作为重大会展事件型活动的独特性及其不同游客的需求,在知识经济、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的大格局中,设想自己的“产品”究竟应该是什么?

  主动促成国民“行万里路”

  为什么有的地方有景点却没有人气,有人气却没有消费,有消费却没有赢利?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太恃重自己的资源和“风景”,尚未真正把风光、物产、典故等各种资源转化为“产品”。例如,以为有了“古镇”,有了明清老宅小巷,就有了“吸引物”。其实,这类吸引物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期,对游客有吸引力,但时至今日,已成了“千景一面”、“吸引物粗浅”。开发景点的大量投资,又会造成自我感觉“价值不菲”、“奇货可居”,结果,高门票把自己与游客隔离得越来越远。

  显然,我们更需要在宣传、推广、营销等运行流程上下功夫。上海要主动以全新方法论与各城市交流协商,各城市也要更主动地派员到上海调研,而不是简单地花钱到上海做一两次“大型推广活动”,把自己的“优势”和“宝贝”大致讲述一下。我们要做好2010年的“情景展望”,联合长三角乃至全国各旅游城市,在交通安全等基础性联动升级的同时,合作创造出丰富多样、各具一格的旅游“产品目录”,丰富各地对世博会“产品供给”,提升长三角乃至全国旅游的总体吸引力和产值。

  我提议,国家在4万亿“促增长保民生”的计划下,研究和设计推进世博和旅游相得益彰、相互提升和增值的金融工具和手段。例如,向全国居民分发参观世博会和参与旅游的“世博旅游券”。这样做,不仅可确保和拉动旅游会展业的发展,保证世博会的参观人数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且通过精算安排,可有利于交通、餐饮、接待等相关产业的增长,有利于各地经济。

  社会成员跨地域的大观摩大交流,是民族文化和智慧增强和提升的最重要路径之一,这已为人类历史所证明。在和平盛世之时,我们主动推进和促成本国国民和世界人民“行万里路”,还有比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珍贵的机会吗?(顾晓鸣)

  (作者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

【编辑:吴歆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