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官员财产"秘密申报":是"稻草"还是"屏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阿勒泰官员财产"秘密申报":是"稻草"还是"屏障"
2009年01月23日 10:03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1月1日,中国西北角的新疆阿勒泰,吸引了海内外网民的注意力。在这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区域,55名刚提拔的县处级“新官”的财产在当地廉政网上予以公示。这是我国首次由官方推动对官员财产进行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55名“新官”如何看待财产公示?“操盘手”阿勒泰纪检部门如何面对舆论交锋?“坚冰”破处,是戛然而止还是激流勇进?还需要哪些配套制度及时跟进?

  “新官”人均年收入仅3.1万元?

  “财产公示了反而更觉踏实坦荡。”刚被提任为阿勒泰地区财政局总会计师的欧纪江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社会上太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官员们是否在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而少有热情去关注大多数廉洁自律的官员。其实,大多数身正气直的干部在问心无愧地工作。

  当记者采访阿勒泰地区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党支部书记阿勒玛斯时,他正在网上查看自己的公示考核成绩。“我的成绩是80多分,排在前面。”与阿勒玛斯一样,所有被提拔的县处级干部都经过了严格的党纪、政绩考核,成绩与财产一并公布。

  阿勒玛斯说:“官员财产公示是好事,不仅强化了干部廉政意识,也会在干部中形成一种公开竞争的局面,而裁判不再仅仅是上级机关或领导,更大的权重将来自于社会的监督。”这一看法与阿勒泰地区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公示的初衷不谋而合:根本目的不在“反腐”而是“预防腐败”。

  从阿勒泰廉政网上公布的“新官”财产来看,55名申报人公开的财产总额为175万多元,人均3.1万余元;财产秘密申报表根据保护隐私的原则未予公示。“新官”人均3.1万余元的年收入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因为这个数字与人们的心理期望值有较大的落差。就此,欧纪江等一些干部告诉记者,“相比过去,阿勒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全国很多地方相比,阿勒泰的差距还相当大,我们干部的收入就是靠工资。”

  “对官员来说,财产公示的意义就是预警,就是警钟长鸣在心里。”曾任阿勒泰地区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多年的张森说,虽然社会上对阿勒泰公示官员财产的做法褒贬不一,但这的确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推进”,“虽然现在只是在中国的西北角揭开盖头,但也许它将成为中国反腐倡廉中一个颇具价值的开端。”

  秘密申报:是“稻草”还是“屏障”

  公开财产涉及每一个为官者的切身利益,“敏感”之极。此番阿勒泰公示官员财产所引发的震动不言而喻。从相关决定出台至今,“作秀”还是“探索”的争论始终是“进行时”,而争论的焦点则集中在官员财产的“秘密申报”上。

  阿勒泰纪检部门规定,官员财产秘密申报内容为历年来全部财产情况,仅供纪检监察及预防腐败部门掌握,不对外公布,申报内容包括:申报人及其父母、配偶、子女接受与本人职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食、宿、行、乐方面的馈赠、款待和各种由对方给予的补偿、好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单笔额度在10万元以上的动产、不动产购置、交易、租赁情况及资金来源;股票、证券、期货等交易收入及资金来源;由继承、赠与、偶然所得等形式获得的财产;与本人职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人单笔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债权债务等。

   阿勒泰地区纪检部门坦陈:“没有完全公开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财产,主要是考虑保护领导干部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还有隐私权的考虑,所以采取了公开申报与秘密申报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做法引发公众热议:秘密申报究竟是贪官回头是岸的“稻草”,还是暗箱操作的“屏障”?官员申报的财产是否真实?

  “作秀论”者认为,只要有秘密申报,就可能暗藏玄机。既然是公仆,就应该放弃更多的隐私权接受民众监督,否则,不完全的公示最终只能流于形式。阿勒泰纪检委一名负责审核55名“新官”秘密申报表的工作人员向半月谈记者表示:“从填表情况看,申报者态度是认真的,不仅逐项填写资产情况,还详细说明资金来源。这是我们当初未曾想到的好状况。”阿勒泰纪检部门表示,如果官员财产申报情况与依据支出形成较大出入,将对其进行审核调查,群众举报也将是审核的重要依据。

  “破冰”过后还要“破”什么

  讨论官员财产公开,几乎所有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破冰”之举为何发自中国西北角——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区域?这要归功于自治区和地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自治区纪委下派挂职干部、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吴伟平的强力推动。

  在吴伟平看来,薪水只是公务员财产的一部分,而更多隐形收入才是滋生公务员腐败的阴暗角落,才是应该申报、公示的关键内容。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财产申报法,为此必须尝试由过去的“收入申报”向“财产申报”跨越,由党内监督向社会监督跨越。

  但一些社会学专家认为,向社会监督跨越难度还很大。因为我国与财产流动相关的登记制度和监管制度尚不完善,大量的财产经常处于不受监控的状态。比如在国内大量存在的现金流动,这种既游离于电子设备监控又缺乏人工监督的交易行为,除非当事人泄密,否则查起来难度非常大。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绝大多数交易都可以通过信用卡来完成,现金流动可以通过金融信用体系监控,并且配有相对完善的司法和新闻监督,基本可以实现对官员财产公开的掌握,而这正是我国反腐监督的软肋。

  另外也有很多人质疑,阿勒泰“破冰”能不能形成更大范围内的跟进态势?阿勒泰地区一些干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表示,官员财产公示应该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推行,“相比东部,新疆经济落后,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艰苦,官员财产公示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很多网民认为,阿勒泰此举之所以能引爆舆论,是因为民众有更多参与廉政监督的热望,以及对进一步推动反腐倡廉的期待,为此建议,要使这项制度坚持实施下去,还需要配套制度跟进。除了拓展媒体揭露腐败的空间,从公布的官员收入中发现腐败的蛛丝马迹外,还要拓宽政府官员的差额选举路子,因为选票可以让财产申报有疑问的官员下台。舆论和选票结合起来,才会形成比较完整的监督。(毛咏 贺占军)

【编辑:吴歆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