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协特聘台胞侨胞委员开全国先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东政协特聘台胞侨胞委员开全国先河
2009年02月09日 13:39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聚焦 将于11日开幕的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有一大亮点———10位台湾籍人士和10位海外侨胞作为省政协特聘委员与会,与其他委员一起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另外还有22位海外华侨华人作为列席代表与会,譬如巴拿马的黄伟文先生,来回要乘坐60个小时的飞机。这是继去年首次有海外华侨华人应邀列席大会之后,省政协在发挥境外智库作用、助推广东科学发展方面的又一新探索。

  昨天,我们为此专访了省政协秘书长杨懂。他介绍说:“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就是团结一切力量。我们现在邀请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参与政协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库作用,开辟为广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的新渠道,同时也让他们能够了解和宣传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1 特聘台胞侨胞委员开全国先河

  当前,众多的华侨华人常年往来于海外与广东,他们既熟悉中国国情与广东现实,也深知世界潮流与先进经验。他们在广东成就事业,已成为广东社会成员中的重要群体。我省还是台商投资重地,与广大台商有着深厚商缘。22000家台资企业有20多万名台胞常驻。他们也已经深深介入广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

  广东作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去年视察广东时,要求广东在实践“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上作出新贡献。因此,省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从十届二次大会起聘请台商和侨胞为特聘委员。

  于是,10位在粤长期投资、熟悉广东情况、有参政意愿的台湾同胞和10位海外侨胞,成为第一批特聘委员。候选台胞认为:此举充分体现省政协对台商群体的关心,有利于促进台湾方面取消对台商在大陆参政议政的限制。

  据了解,以省政协名义聘请台胞侨胞作为特聘委员,在全国还是首例。广东省政协这一“先行先试”的探索,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广大侨胞和台胞意愿和利益诉求、汇聚侨胞的智慧搭建了一个新平台。

  2 海外华侨华人去年列席会议

  在去年的省政协大会上,首次邀请了来自15个国家的18位海外华侨华人列席。这一举措引起当时各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产生了极大反响。在一次会上,当全场向他们鼓掌致意的时候,一些侨领十分感动,说那个场面永世难忘。

  从去年起,省政协邀请海外侨胞列席政协会议,让海外侨胞对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各项事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人民政协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更深入的体会;有利于发挥海外侨胞的智库作用,为侨胞为广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开辟新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广东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谋划未来发展新思路。

  受邀的侨胞既有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侨领,又有新一代华侨华人的优秀代表;既有活跃在当地主流社会的政界名流、商界翘楚,也有在诸多学术领域中颇有造诣的专家学者。他们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他们认为,能够受到省政协的邀请,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政治荣誉,也是所在国侨界的光荣,体现了省政协对几千万海外侨胞的关心、重视和信任。譬如巴拿马的黄伟文先生,来回就要乘坐60个小时的飞机。

  侨胞代表积极收集所在国侨胞的意见,在会上热烈参与小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如新西兰的黄伟雄先生认为,目前,虽然广东的经济已经超过了亚洲“三小龙”,但在对外投资方面却相差甚远,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引导。还有侨胞就支持海外华文教育等问题提出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3 港澳委员会议出勤率达98%

  广东非常重视境外智库、特别是港澳同胞在政协平台上发挥作用。如今,省政协本届的香港委员127人,澳门委员32人。

  杨懂告诉记者,这些委员了解广东,非常重视政协委员这一职能,每次大会出勤率高达98%。为了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省政协进行包括提案撰写等方面的培训,还派专人赴港澳去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以利于其了解广东省情,更加积极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建言,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越来越强。每年“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会专门与港澳委员面对面地座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去年,他们就向大会提交提案40件,其中有2件成为省政协优秀提案,1件被定为重点提案。

  去年,省政协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以全球视野来谋划深化粤港澳合作的工作重点开展调研,港澳委员积极参与调研活动,并协助邀请港澳各界代表来参加讨论。他们最终完成《港澳各界及省政协调研组对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意见建议》,提交省委、省政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对《建议》给予高度评价,并作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采纳政协所提意见和建议。

  他们的参政议政,也为其进一步在内地及广东发展拓宽门路。近年来,省政协组织港澳委员企业家赴山东、河南、四川、贵州、浙江、陕西、新疆等地进行考察,同时帮助委员在考察中寻找商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6年,香港成立广东省各级政协委员联谊会,如今已经拥有2700位会员。联谊会充分发挥港区政协委员优势,广泛凝聚爱国爱港力量,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为香港社会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积极推动粤港经济技术贸易紧密合作,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去年,在广东遭遇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期间,联谊会发动委员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达十多亿元。林亚茗杨大正沈学

  声音

  省政协台胞特聘委员程丰原———

  开放台商议政平台时机恰好

  来大陆闯荡多年,事业和生活的重心都转移到广东,这是首批省政协十位台胞特聘委员相似的背景。昨日,记者专访了特聘委员之一的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程丰原(上图,曾强摄)。

  “大陆的进步太快了”

  程丰原先生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广州人,他1988年就来到广州番禺莲花山建厂。作为第一批来广东发展的台商,程丰原说,“当时主要考虑投资环境理不理想,大家都是中国人,同根同种。我没有多大犹豫就作出了决定。”经历了大陆和广东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程丰原感叹:“这20多年大陆的进步太快了,比过去台湾的发展快。”他很认可自己当初的选择。

  他觉得,广东各级政府与台商的互动非常好,特别是通过台办这个渠道来反映问题,大都能迅速得到答复。比如,相继解决了旅游、经商和子女就学等许多问题。

  程丰原表示,他会响应广东省的号召,继续留在广东发展,并且在考虑是否向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转移。他说:“两岸直航、‘大三通’之后,两地的交流、商贸和旅游等更方便,我想台商应该对今后在大陆的发展前景更乐观。”

  留在祖国做“一等公民”

  作为广州市台协会长,程丰原经常向广东的各级政府传递台商的愿望。他感觉广东政府官员很开明。近两年,政府更是越来越向“以民为本”的方向努力。

  程丰原等台商以前列席参加过广州市“两会”。这次被选为广东省政协的特聘委员,他认为:“在现在两岸关系缓和的形势下,台商进入政协平台发言时机恰好,不会遇到台湾方面的多大阻力,也不会伤害两岸关系。我们很珍惜有这种与政府等方面沟通的渠道,可以直接向市长、省长传达台商的声音了。”

  他还透露,十位台胞特聘委员已经就即将参加的政协会议进行过交流,准备提出一些与台商发展相关的建议。比如,想建议政府调降土地税等税费,减轻企业成本,帮台企渡过危机;建议向台商开放便利店、洗衣店等零售业。

  程丰原早就把家和事业都完全搬到了广州,他几个弟弟也娶了大陆新娘。他说:“现在大陆的政治经济环境越来越开放,我们未来的发展当然是在这里,留在祖国做‘一等公民’!”(孙晓素陈丹虹)

  连线

  省政协外事侨委主任吕伟雄———

  希望恢复华侨界别

  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如今看,我们都有理由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侨胞参与到内地的民主政治生活。其实,从人民政协发展历史上看,华侨从一开始就是其中一个部分。在中国第一届政协的筹备过程中,毛主席就已经邀请海外侨胞参加,包括了广东的著名侨领司徒美堂。1955年,在广东省政协第一届大会上,华侨就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界别,并有了9位华侨委员,第二届和第三届也分别有9名和13名。但在“文革”结束后1977年的省政协会议华侨界别就被归侨界所代替,后来又改为侨联界,越变越内向。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我省还有大约60万旅居海外的中国公民。他们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过去,我们重视些海外乡亲在经济建设领域为祖国作出贡献,今后,我们要更加重视他们在民主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的作用,重视华侨的公民权利,既要其捐资,也要其捐智。我们希望通过逐步探索,最后能够恢复华侨界别。

  原民盟中央法制委主任黄景均———

  广东探索又拔头筹

  我曾经与多位境外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如林光如、石汉基等。在我看来,他们拥有在港澳台和其他国家生活和工作的丰富经历,具有多国的文化背景,既了解中国特色又了解世界。往往可以以“世界眼光”提出高质量的提案,为中央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我已经从媒体上了解到,今年将首次有10位台湾籍人士和10位海外侨胞作为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与会,与其他委员一起共商广东大事。这一探索很有意义。相信思想解放的广东,会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好发挥作用。

  得益于广东省委的开明领导,近年来广东省政协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为推进政协工作和人民民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次首聘台胞和海外侨胞为特聘委员,又一次拔得全国头筹。(徐林周志坤施志全)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