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旱灾不亚于经济危机 河南小麦仍可能增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称旱灾不亚于经济危机 河南小麦仍可能增产
2009年02月11日 16:02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人物简介:许为钢,重庆人,1958年10月出生,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他主持育成了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郑麦9023被列为农业部推荐的小麦主导品种,是我国当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小麦品种。

  2.99亿亩耕地受旱,442万人、22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河南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1.52亿亩,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95%。“这是一场影响不亚于金融危机的大旱。”专家如是说。

  农民朋友该怎样应对?对河南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会不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在大旱中,我们又有哪些值得总结的教训和经验?昨日,商报记者采访了省农科院小麦专家许为钢。

  谈旱灾

  影响不亚于经济危机

  记者:我国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在抗旱,小麦的旱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旱情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许为钢:全国小麦总共播种面积大概是3亿多亩,现在河南等省的小麦受灾面积在1.8亿亩左右,占到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如果,我说的是如果,最后减产了,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经济危机来了,但中国为什么不慌,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我们丰厚的粮食储备,所以对抗旱救灾甚至比抵御金融危机更为重要。

  记者:现在河南抗旱的形势怎么样?

  许为钢:可以说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属于重灾区。国家历史上首次启动抗旱一级响应,就是可以调集一切力量进行抗灾。为什么徐光春书记一再强调要“痛下决心”抗旱救灾?我理解是,第一,不要犹豫了,旱灾已经非常严重,不救不行了;第二,要尽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来抗旱救灾,不惜一切代价;第三,必须打赢这一仗。

  谈影响

  河南小麦今年不一定减产

  记者:目前看来,河南小麦会减产吗?

  许为钢: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不减产,甚至增产。

  记者:但旱灾已经形成了事实,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影响呀?

  许为钢:这个问题要这么看,旱灾确是事实,一定会有局部地方造成减产,比如说商丘某县会减产,但可能豫北某县由于浇水到位还会增产,一加一减可能总数是增加的,所以我说的可能不减产是针对河南这个整体来说的?

  记者:今年我省小麦不减产的根据是什么?

  许为钢:我认为有三点:一是,由于去年河南小麦的播种质量和管理都比较好,其生长质量是远远优于往年的,灾前,一类苗和二类苗(生长比较好的麦苗)所占的比例高达80%,而往年只有60%多;二是,现在河南小麦的分蘖(音nie,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每亩有70万到80万个,而最终结穗大概在40万,学过生物学都知道,分蘖之间存在一个竞争关系,争夺养料、水分等,现在旱死一部分,还可以保证其他分蘖的结穗质量;第三,接下来一段时间,小麦进入拔节期,也就是快速生产期,需要大量水分,只要保证水肥供应,基本可以做到不减产,甚至增产,这都有可能。

  记者:这么说,我们就应该乐观看待抗旱结果了。

  许为钢:有一个前提:现在的抗旱保苗工作做到位,后期的水分供给和管理到位。

  谈浇苗

  目前的天气日夜都适宜灌溉

  记者:昨天南方一媒体报道说,农民想浇水,但夜晚温度低,又不敢浇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许为钢:这都是被某些专家害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媒体曲解了专家的意思所致。他们的意思无非是温度低了,浇水会结冰,结冰后体积增大,会伤苗,这观点是没依据的。

  记者:如果说温度低了,确实会像他们说得那样结冰呀?

  许为钢:第一,现在的温度来看,大多都在0摄氏度以上了,不存在结冰的可能;第二,河南的浇水大多靠机井,井水提上来,本身是有一些温度的,而且,我们很多时候浇水并不是大水漫灌,所以不存在结冰伤苗的可能。

  记者:但确实有部分专家说农民浇水防冻伤麦苗。

  许为钢:我一直反对这种说法,前两天去武汉开会,我还就此问题和一个专家发生了争执,我说我在基层干了很多年,我知道什么情况,现在气温大多都在0摄氏度以上了,不会结冰了,经验永远都比书本知识可贵,不让农民浇水,你这是误导,如果粮食真减产了,你们是要负责任的。

  记者:就是说,现在农民朋友可以放心浇水了。

  许为钢:是,旱情不等人,目前的天气日夜都适宜灌溉。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