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心理援助者言论引起争议 成业内"败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地震灾区心理援助者言论引起争议 成业内"败类"
2009年05月13日 09:28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23日,心理援助者刘猛站在活动室里,他在都江堰已进行近一年的心理援助工作。记者 韩萌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 人物档案

  刘猛

  性别:男

  年龄:35岁

  简介:全国心理救援联盟都江堰城北馨居工作站领队,曾任河北经贸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目前是“极少数一直坚守在灾区的心理援助者之一”。在灾区待了近一年,他时常感觉自己一个人力量的渺小。

  幽幽的哀乐挤进板房,钻进人们的耳朵。都江堰的夜跟墨一样,黑得搅不动。

  4月23日晚,城北馨居·吉园板房十一区,有位老人病逝了。

  为了在板房区找个地方搭灵堂,老人的子女找到刘猛,希望他帮忙和居委会沟通。

  刘猛,是全国心理救援联盟都江堰城北馨居工作站的领队。

  很快,灵堂搭起。

  一脸愁容的刘猛突然拍了拍胸口,“胸好闷,不能再熬了,快撑不住了,我要睡觉去。”话音刚落,他转身去了宿舍。直到第二天10点多,他才睡醒。

  作为心理援助者,他已经在灾区待了快一年。

  心理救援与新闻发言人

  刘猛原计划只想在灾区待两个月,没想到现在成了极少数坚守在灾区的心理援助者之一

  刘猛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灾区待这么久。

  地震当天,他在北京,平时在一些机构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刚开始,我以为灾情不严重”。都快一年了,刘猛还觉得自己当时为什么反应迟钝,没能早点到灾区。

  5月13日晚,媒体公布的遇难同胞数字开始急剧上升,刘猛这才明白“出了大事”,一边通过中国心理网发布紧急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一边张罗赴川的机票。

  6天后,第一批10名志愿者带着帐篷和药品抵达都江堰。

  刘猛那时计划,给5位灾民做心理援助,最长待两个月。

  能长久留在灾区,刘猛说,源于碰到了都江堰一位副市长。

  那天,他和同伴刚到四川农大都江堰分校的灾民临时安置点,见人多场面混乱,他找到副市长说要留下来帮忙做灾民心理辅导。副市长听了马上答应,并给安排了几间板房做留宿办公用。

  “现实远比电视上更残酷,更悲痛。”刘猛没有忘记他对灾区的第一印象,不过,“我们更关心活着的人,逝去的,再悲伤也没用。”

  从此,刘猛和灾区绑在了一起,直到现在,成为极少数一直坚守在灾区的心理援助者之一。

  几次在吉园板房区见到刘猛时,他都在回答媒体提问。涉及一些话题时,他会说,这是“不能透露的信息”。

  多名接触过刘猛的媒体同行觉得,对于全国心理救援联盟,刘猛不像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更像是一个职业的新闻发言人。

  刘猛笑着说,自己记不清到底有多少记者采访过他,每天至少有三五拨记者要来。

  “其实我是个山寨版的”

  刘猛所在的心理救援联盟并没有合法注册,无法接受社会资助

  灾区很多心理咨询的场景,让刘猛看后“很不舒服”。

  有一幕他记得清楚,还是在都江堰,一群打着××大学灾区心理咨询服务队旗号的人,到了板房后,立即拉起横幅,然后围着灾民问“你家什么人遇难了”等等问题。大概十几分钟后,他们拉着灾民在横幅下合影,还打出了“V”手势。

  刘猛说,“我不知道他们是来搞心理咨询,还是来作秀,还是灾区旅游的”。

  关于心理援助,曾流传一句话,灾区有三防,“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师”。对此,刘猛一个劲地摇头。他认为,是一些人坏了这个行业的名声,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月中旬,刘猛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心理咨询师重复扫荡给灾民造成了重复创伤,同时也让灾民否定了心理援助,即使心情压抑也不愿意再去找心理咨询师,屏蔽掉了一条可以缓解伤痛的途径。

  “有的居民曾忍痛为十几批心理咨询师填写了问卷,却没得到过一次结果反馈,对心理咨询的否定和拒绝,是北川多自杀者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原因。”

  后来,网络开始盛传,“刘猛说‘北川多自杀者,和心理师重复扫荡有关’”。有些转载把标题写成“志愿者刘猛:心理师重复扫荡,北川才会多自杀”。

  对于这样的提法,刘猛接受不了,“这话是我说的,但有些断章取义”。

  他说,此后,他成了业内的“败类”,很多人打电话骂他,指责其对心理咨询行业不负责任,甚至是毁了这个领域。

  刘猛不止一次在媒体上说,“其实我就是一个山寨版的”。他所指的是去年震后成立的全国心理救援联盟,这个冠以国字号的组织,至今并没有合法注册。

  他的多名助手也说,到目前为止,联盟还没有接收过社会现金资助,几次到了弹尽粮绝的边缘。

  刘猛承认,因为联盟尚未注册,资金压力很大。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