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起公共事件公布调查结果 公众仍有疑惑(7)——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数起公共事件公布调查结果 公众仍有疑惑(7)
2009年07月04日 01:42 来源:央视《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主持人:

  但是从调查机构角度来讲,刚才从片子当中我所看到的,像南京的醉酒驾车这个事件,说肇事的司机过去就有违规的各种各样的劣迹,但只有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才从相关的交关部门拿到了这样的信息,在这样一个调查过程当中,这样一个主管部门在这个调查过程当中,应该是什么样一种态度?

  白岩松:

  对,有的时候要有一种回避的感觉,你去采访了哈尔滨的这个事件,就是警察打死人的这个事件,当时大家的第一个质疑不就来自于,你是那儿的分局的警官,你去调查会不会有,后来又派上级的。

  包括你会发现,过去这几年里,我们发生了很多公共事件,最后都是派更高的部门,或者说客观的部门去解决,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就是要解决大家的这种怀疑,然后建立这种客观性。

  另一方面我想有一句话要插在这儿,也不是说越多部门越好,你比如说山东东明的这个事件,就是大家很多人在担心,说他会不会有甲状腺肿瘤的这个问题等等,结果最后有三个部门在公布数据,市政府,然后省卫生厅,还有另外一个部门,最后三个公布的数据不太一样,结果你要知道,不一样,反而就不助于消除当地人的这种疑惑。我不知道在财会这方面,大家知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准则,在查账的时候,哪怕有一分钱对不上,都可能隐藏着大问题,三个不同的数据,大家的疑惑是有道理的。所以选择一个客观的调查方式和客观的调查机构,对一个客观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实际上大家想了解到一些相关的细节,比如还是我们所提到的,像成都的公交车燃烧这个事件,大家可能想知道,比如62岁的纵火者,他当时是在第几排,这个油是怎么倒的,他是怎么点燃的,可能这会涉及到一些侦破过程中保密的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来看待公布和保密之间的关系?

  白岩松:

  我想作为司法机构,包括公安干警们,他们最会知道这个界限是在哪里。

  另一方面,这是第一个界限,第二个界限要考虑的是防范和示范这两者之间的博弈,就是说可能担心的是会不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但是你另一方面要去考虑,它是不是有助于整个社会的防范。所以这看似矛盾,但是也很重要。

  所以说到法航的第一个优点的时候,我就建议中国以后的这种公共的安全事件,公共事件在公布调查结果的时候,最好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大家可以想像,不管是成都的这起公交车事件,还是上海的塌楼事件,还是司机的这个事情等等,包括北京学校的集体感染,如果我们现在都用现代的PPT,然后多媒体,电脑动画,然后画图、数据等等方式,以多媒体的大屏幕为主,然后让所有的记者在现场,然后记者也会用他们的方式,第二天呈现在报纸上、网络上、广播上、电视上等等等等,这样全社会会在铁一样的证据面前,因为眼见为实,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会对这个结果产生更大的公信力。所以我真的建议已经在取得了巨大进步的中国公布各种事件的结果,并且快速透明的前提下的时候,在方式方法,在细节上,也能快速地进步。

  主持人:

  还有一个就是本身它的科学性,比如像上海大楼的倒塌事件,说是两侧的压力差导致的,他可能说如果我说的更细、更专业,大家可能并不懂,这种提法,我们看到如果有这样的一种提法怎么来看?

  白岩松:

  你必须提供非常专业的数据,能不能懂不是你的问题,是记者在采访这个事件当中,如何把专业的问题化解成公众可以读得懂的结果的这样一个过程,否则要我们记者干什么,对吗?

  主持人:

  实际上从整个的情况来看,我们看到像上海的倒楼事件,我也看到有一个相应的评论,说的像笑话一样,说如果说像你这样的一种说法,那么将来这个大楼要进行拆的时候不用定向爆破了,一面挖个坑,后面堆上土就可以了,因为他没有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解释清楚。

  白岩松:

  我觉得今天再公布,而且那天我们在做《新闻1+1》节目的时候,其实当时还没有公布结果,我已经给大家演示,这面堆了10米高的土,这面是两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基坑,然后这个就像我们小时候挖土一样等等,其实大致当时就已经根据它的事实猜得差不多了。

  我觉得还有一个事实是需要在新闻发布的时候,比如说今天虽然背后写的是上海市政府,但是它只是建委跟交通委来公布,因此他也授权有限,大家还在期待很多个疑惑和为什么的东西。比如说赔偿到底是怎么样的方式,接下来除了说还要去调查这10栋楼的安全加固之外,还有很多大家疑惑的东西,这个楼到底接下来要怎么办,然后赔偿,然后那些住户等等很多的东西,但是由于他授权有限,虽然打着上海市政府的名号,但是他只是这个建委和交通委。所以有的时候这样的发布会也不能提供全面的事实,但是你起码应该今天告诉一下公众,针对你所关心的那一、二、三、四问题,我们择日还将再举行新闻发布会给社会一个交代。我觉得我们现在要越来越面对越来越好奇的公众和好奇公众那个渴望透明和事实的眼睛。

【编辑:张哉麟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