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公布“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等消费潜规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晋冀公布“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等消费潜规则
2009年07月22日 11:02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餐馆就餐被收餐具费、开瓶费,承诺的电器免费维修却被收上门费、零件费,电表换新时被垄断部门以规定品牌和价格更换,老人、小孩旅游被以消费能力低为由加收团费……消费服务领域的潜规则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许多人却习惯了忍气吞声。

  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提出“挑战潜规则”,上半年各地消协在消费者中广泛征集消费服务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潜规则,并于近期陆续公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站出来,大胆地向潜规则说“不!”   

  各地征集潜规则800余条——

  侵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打击消费信心,制约消费需求

  “不久前,赵小姐在某健身中心办了一张健身年卡,由于工作忙,打算将卡转让他人,健身中心却让其交200元的转让费。经调查发现,目前美容、健身类消费卡都有类似规定,用收费等手段限制持卡人转让会员卡,有的干脆不允许转让,消费卡过期卡内余额随之作废等。”这是山西省消协最近公布的消费潜规则之一。

  山西省消协副秘书长张国胜指出,限制健身卡转让违反了《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健身中心无权对消费者转让会员卡的权利进行禁止或设限。同时建议对预付卡发售企业建立资格审查制和保证金制,严格审查发卡企业的经营资质和资金实力,要求企业缴纳信用保证金,确保预付卡消费无风险。

  黑龙江、重庆、新疆、河北、天津等地也都公布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侵害较为集中的潜规则。据中消协不完全统计,全国近20个省市在消费者中征集到800余条消费潜规则,尽管其中有重复,但还是涉及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商业销售、旅游娱乐、装修物业、教育培训、医疗服务等众多领域,几乎无处不在。“不仅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打击了消费信心,制约了消费需求。” 张国胜说。

  消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博士认为,消费潜规则就是那些非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仅为业内人士所熟知,不便也不敢向社会公开,将消费者蒙在鼓里,本身就不公平、不合理,却在行业内长期实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成文的规则或者所谓约定俗成的“商业惯例”。比如在奶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  

  “消费潜规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整个行业知晓,并在业内多数企业实行,不是个别企业使用的;二是不能拿到桌面上来的,只能潜入‘地下’而无法浮出水面,否则就成了‘显’规则。”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副会长杨竖昆说。

  潜规则的形成由来已久——

  行业协会的缺位与不作为、对国际惯例的误读是主因

  消费潜规则何时形成、怎么形成、何以能长期存在?刘俊海指出,在我国,消费潜规则由来已久,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和垄断经营色彩。计划经济是卖方经济,垄断经营缺少竞争,都使卖方处于既定价格又定规则的强势地位,习惯于店大欺客,只看重利益,注重自我保护,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重效率、轻公平,将公平、秩序、正义束之高阁。

  信息的不对称、财力弱小、举证艰难和出于时间成本的考虑,使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总是弱势群体,无力跟经营者较真。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司法不能及时跟进介入,消费侵权行为长期缺少司法权的及时救济。久而久之,消费潜规则的运行越来越有恃无恐。

  对国际惯例的误读也是消费潜规则泛滥的重要原因。我们在维权时,常常遇到企业以国际惯例为由,找借口,推责任。“国际惯例需要打假!”刘俊海感慨,企业随意把个别国家的事例夸大成国际惯例、选择性移植国际惯例相当普遍。有利于保护企业利益的拿来就用,完全不顾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商业文化,不利于企业赚钱的绝口不谈。比如,美欧等很多国家广泛推行的无理由退货、航空机票超售主动给予乘客现金赔偿或升舱服务等,我国企业从不接轨,而对收取开瓶费、包间服务费等,却大谈国际惯例,并以此为掩护长期推行。

  “行业协会的缺位与不作为也助长了消费潜规则长期存在。” 杨竖昆说,其实潜规则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是个中性词,是对法律法规的补充,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之所以潜规则在消费服务领域成了一大公害,主要是相关的行业协会没起到应有的加强自律、促进竞争、规范发展的作用,导致一些坏的潜规则蔓延泛滥。

  我国行业协会多如牛毛,但发展很不成熟,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有的是“二政府”,有的一屁股坐在企业一边,自我管理、约束、教育不够。在一些地方,行业协会甚至成了潜规则的推手,在出现消费纠纷时,不顾事实与公平,一味袒护企业,收取开瓶费等就有行业协会不光彩的身影。更有甚者,还插手行业定价,限制竞争,阻碍企业间的优胜劣汰。“行业协会该好好反省角色定位,否则会把企业引向邪路。”杨竖昆严肃地提醒。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