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刊文谈"中国精神":战胜金融危机的底气所在(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党报刊文谈"中国精神":战胜金融危机的底气所在(2)
2009年07月29日 09:04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二)

  “中国精神”——这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凝聚力。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盛衰,不仅取决于其物质财富的增减,更取决于其凝聚力的强弱。一旦丧失凝聚力,必然形同沙滩楼阁,一触即溃。

  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以崭新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论面对经济封锁、政治“制裁”还是军事威胁,无论发生严重经济困难、严重自然灾害还是重大突发事件,社会主义中国总能凭借强大凝聚力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它是中国特有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精神”的基调。

  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成为响遍中国的高频词。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腹地,从城市到乡村,全国一盘棋,认真落实应对危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整个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共渡难关。

  “让我们携手!在挫折中奋起,在危难中转型,在浴火中重生!” 浙江企业写下《互助宣言》;“不把职工推向社会,不把困难留给职工家庭”,辽宁企业发出热情号召;“限产不停产、停产不裁员、发薪不减薪、待岗不停薪”,湖北企业做出庄重承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国有、民营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各地企业普遍在苦练内功、抢抓订单、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的同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尽力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愁。全国人民集聚力量,共御危机的严冬,迎接发展的春天。

  在应对危机中,海峡两岸携起手来。大陆企业纷纷赴台大宗采购,为台湾装备制造业和其他产业雪中送炭,“陆资入台”产生积极效应。台商兴起赴大陆投资合作新热潮,服务于两岸直接“三通”的海上直航和港口物流项目成为投资新热点。内地加强与香港、澳门特区在金融、经贸、服务业、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为港澳工商界投资发展创造条件,维持港澳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广大海外侨胞和全球华人争相为祖国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献计出力。民族大义昭然,手足之情更浓,战胜危机的力量倍增。

  领导集体果断决策能力、强有力的执行力,社会主义集中力量、统筹兼顾的体制优势,共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使得社会主义中国愈是面临困难考验,愈能凝聚民族共识、形成集体意识。在抗震救灾中,在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华民族团结更加紧密,信心更加坚定,应对更加主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中国人心稳定、社会稳定、大局稳定。

  (三)

  “中国精神”——这是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

  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总是在经过逆境和重大考验后才能真正增强和提高。一旦丧失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必然被强敌和困难压倒。

  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五千年来自强不息、生生不已,虽数度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仍能挽狂澜于既倒。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奋斗中,锻造了充满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崇高精神,新中国培育出了充满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在道道关隘和重重考验面前,中华民族总能焕发出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它是中国跨越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精神”的精髓。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与中国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阶段不期而遇,国际经济环境急剧恶化、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与中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相伴而至,新的挑战与既有矛盾相互交织,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困难之严重,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的。直到今年3月,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还在调低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指标,国际上也有人断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中国毫不畏惧、迎难而上。危机面前,人们思考最多的总是如何“拼”字当头,想的最多的是在危机中强化“机遇意识”。

  面对危机,中央确立重要方针,针对外部需求急剧收缩导致经济减速,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加快扩大内需为主和积极外贸政策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针对经济增长瓶颈制约明显加剧,全面加强基本建设,改善发展环境,补强薄弱环节,释放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进入6月,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和研究机构开始调高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指标,国际上热议“中国经济窄U型上升”。

  面对危机,各地尽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困难程度各异,却都在迎战金融危机中争挑重担,积极恢复和保持经济增势,为全国“保八”作出贡献。遭受“5·12”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双重打击的四川省,在巨大悲痛中坚强挺立,2009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5%,走在全国前列,6个重灾市、州工业生产已基本恢复正常,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95.9%。如果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有奇迹,这就是“中国奇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际不畏惧、不退缩的文化源泉、精神写照。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多一点困难怕什么?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中国已做好迎接更大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四)

  “中国精神”——这是把握未来、锐意进取的坚定意志。

  一个睿智的民族,不仅看到今天,更看到明天。在激烈竞争的世界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远大的目光、卓绝的勇气,必然萎靡不振,导致进退失据、予取皆误。

  中华民族是善于在大变局中把握未来的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受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以及其他方面的重大考验,走出了一条实现人类崇高理想追求的全新道路,也在千锤百炼中不断增强了把握未来、锐意进取的坚定意志——它是支撑中国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精神”的导向。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凶猛冲击,中国不仅着眼于应对危机,更将目光投向“危机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把握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的关系,大力实施以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为方向和重点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幅度增加教育、科技、文化投入,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服务”的飞跃,积极升级“世界工厂”,努力攻取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既是稳定经济形势的应急之举,也是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之策。

  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两大引擎珠三角、长三角奋力突围,依然热力十足。广东省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其核心目标是,未来10年经济总量赶上韩国、人均GDP超过现在台湾水平。上海市以举办世博会为推动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有一些省区市强劲增长、力撑大局,中国经济新的强大引擎已在轰鸣。

  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内高技术产业“抗压力”增强、增长势头迅猛,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逆势上扬。各地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高度重视培育资源消耗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产业,高度重视打造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市场主体和战略投资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弯道超车”这个体育术语,正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政决策者引用,成为最热的政经词汇。

  变危机为生机,从解决内部长期矛盾的角度去化解危机,从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出发去应对危机,从理顺国际经济关系和实现结构优化上去战胜危机。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把握未来的清晰思路,奠定了中国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跨越的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出新的科技突破、新的产业变革以及全球经济调整和重组,迎来了中国加速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历史机遇。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