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刊文谈"中国精神":战胜金融危机的底气所在(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党报刊文谈"中国精神":战胜金融危机的底气所在(3)
2009年07月29日 09:04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五)

  “中国精神”——这是豁达开放、担当责任的宽广胸襟。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一旦丧失对自身的准确判断和对世界的责任感、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感,必然自外于世界,从兴盛滑向衰落。

  中华民族历史上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新中国秉持“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理念,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同时,以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己任,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真诚希望、积极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展现了豁达开放、担当责任的宽广胸襟——它是推动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精神”的特质。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多边、多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中国一直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同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签署了中美200亿美元贸易融资协议以及高达130多亿欧元的欧洲采购计划,接连组织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积极增加进口;努力向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无偿援助、债务减免、贸促援助;积极建议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体系重建。这一系列举措,显示了中国推动世界经济恢复的坚定态度,有力提振了国际社会的信心。

  正如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所说,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仅旨在稳定中国市场,而且也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正如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麦考米克所言,中国政府在解决当前这场危机的过程中始终表现为一个“负责任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无论国际上对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有什么样的议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一贯立场和长期方针没有改变。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公认,但中国人均指标全球排名靠后,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要很长时间和几代人艰苦努力。中国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平等相待、友好合作,尽己所能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六)

  西方政经界一些高层人士近访中国后感慨:面对危机,中国领导人、官员、企业家和普通民众都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全中国都在为克服危机而努力,真羡慕中国。

  他们羡慕的,是中国面对危机的出色表现,是在危机中更显魅力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是中国抗御危机的坚固长城——“中国精神”。

  面对危机,中国加强防范、全力应对,而不是浅薄短视、酿成危机于前,应对无方、遗祸世界在后,自然令人羡慕。

  面对危机,中国举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而不是各打算盘、以邻为壑、你争我夺,自然令人羡慕。

  面对危机,中国遇挫不馁、愈战愈勇,而不是愁眉不展、坐待危机过去、指望别人拉一把,自然令人羡慕。

  面对危机,中国远近结合、标本兼治,而不是胸无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自然令人羡慕。

  面对危机,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不搞保护主义,而不是口称“抱团取暖”,实则损人利己、转嫁危机,自然令人羡慕。

  面对危机,中国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而不是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滑堕,自然令人羡慕。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属于全人类的精神宝库。关注、理解和弘扬“中国精神”,既为现实所需,也具有深远意义。

  在我国经济发展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中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去迎接更多困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终将被战胜,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必定能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一次崭新跨越。(廖言)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