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建议按“通才”模式建联合作战人才储备库(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军报建议按“通才”模式建联合作战人才储备库(3)
2009年07月30日 09:34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前瞻思维,从战略全局统筹谋划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训练

  胡主席最近指出,要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全局意义上看,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支撑要素。联合训练作为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基本途径和关键环节,已经不单纯是一个训练问题,甚至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军队战略能力建设的“大问题”。因此,必须把联合训练发展规划纳入到国家和军队战略能力建设体系之中,使总体目标与军队战略能力建设需求相一致,发展步骤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相协调,任务区分与军队建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适应。

  在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大系统中,积极推进联合训练信息化平台建设。没有三军一体的训练信息系统这个共同平台,就无法迈入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联合训练,只能在松散的、初级的协同性联合训练低层次徘徊。因此,必须按照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积极推进联合训练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按照统一的技术体制、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以一体化指挥平台的网络系统和通用模块为基础,以三军一体、军地一体、战略战役战术衔接为目标,逐步发展体制一致、互联互通的联合训练仿真模拟系统、考核评估系统、训练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军普及开展联合训练提供通用的信息系统平台。要整合数据资源,将各军兵种、院校、预备役部队和地方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统一整合,嵌入联合训练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开放信息资源,实现全军和军地共享。

  按照规模集约化的要求加强基地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开多场联动联演。一是构建适应联合训练的基地体系。一方面对现有大型训练基地进行整合重组和功能提升,用跨战区、跨军种的信息系统将之联为一体,进一步优化全军训练资源配置,建立满足任务特征明显、地形气候各异、三军共用的联合训练基地。另一方面,注重军民共享、军地双赢,把新建训练基地、场地的过程,作为支援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为兴民富民助力。二是普及网络、模拟、仿真训练。对信息环境、场地设施进行系统的现代化改造,完善网络、模拟、仿真训练和机动导调监控、辅助评估和综合保障系统,构建复杂电磁环境,建设高水平的假想敌,使基地由提供野战化训练条件向提供信息化的战场环境转变。三是健全面向全军的轮训制度。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选择各军兵种编制装备不同、战备水平不一、作战任务各异的部队进场轮训,探索调整训练阶段、压缩基础训练时间的方法,逐步建立适应我军实际的基地轮训制度,稳妥走开基地轮训路子。

  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联合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军走开依托国民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生长军官的路子,地方大学培养的国防生占生长军官的比例将越来越高,他们和初级军事院校毕业生构成生长军官的主体。必须从军官生长的源头抓起,把联合作战人才培养纳入到军事教育和国民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实行全程联合职业教育。一方面,把联合作战素质培训贯穿于初中高三级院校,全程强化学员的联合意识和联合作战指挥素养。另一方面,在军官服役的全过程抓好联合作战素质培养。健全指挥员、参谋人员跨军兵种交叉代职、任职制度,在推行军种双向代职的基础上,走开多岗位交流的路子;实行有选择有目标的培养,按照陆海空二炮“通才”模式,进行全程强化培养,建立联合作战人才储备库;健全完善联合作战人才考评使用制度,催生联合作战人才新群体,为联战联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