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回忆开国大典激情难抑时刻(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亲历者回忆开国大典激情难抑时刻(图)
2009年08月04日 08:31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那一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亲历者

  朱敬德:1928年4月生于浙江海宁。曾任水利电力部外事司副司长、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出口公司总经理等职。1997年离休。现居北京。

  张再:1928年12月生于江西九江。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工作人员。曾任驻美国公使,驻澳大利亚联邦大使等职。1994年离休。现居北京。

  朱敬德的外孙孙同越正在上高中,目前正在利用假期参加建国60年大庆的训练。虽然很辛苦,但他乐此不疲。每天回家后,他都会把训练中的趣事讲给朱敬德听。

  60年前,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朱敬德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亲历了开国大典。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工作人员,张再同样也见证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那时,他所在的位置似乎比朱敬德更有利——金水桥南的观礼台上。

  回忆起60年前的那一刻,他们仍然激情难抑。

  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

  天还没亮时,清华大学学生朱敬德和另外400多名同学就起床了。吃完早饭,在操场排好队,他们从清华园出发。

  那是1949年10月1日清晨。他们的目的地是天安门广场。作为学生代表,朱敬德和他的同学们将亲眼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同样是一大早,张再也赶到了指定地点等待。当时,他刚到中央外事组工作不久。作为中直机关工作人员,他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下金水桥南观礼。

  除了他们,当天还有工人代表、农民代表和受阅军队等数十万人从四面八方向天安门广场聚集。

  那时的天安门广场呈丁字形,外金水河为一横,向南长长的甬道为一竖,甬道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有红墙城门围挡,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广场,面积比现在的天安门广场小很多。

  天安门城楼上,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着冠照画像,两旁的标语分别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城楼上挂了8个红色的大灯笼。

  如今已81岁高龄的朱敬德记不清到底走了多久才走到了天安门,他只记得到达广场时已经人山人海,看见人们都在笑着蹦着跳着,大声歌唱,有的人手里还拿着各种彩旗、纸灯、绢花等等,整个天安门广场成了人头攒动的欢乐海洋。

  朱敬德和同学们走到指定位置席地而坐,反复唱着《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和一些民歌,大声说笑着,不知饿也不知渴。

  此时,张再就站在长安街的北侧,他站在观礼台上,面朝广场,被这热烈的气氛深深地感染着。

  天空原本有些阴沉,过了正午,云层开始变淡,偶尔还透出几缕阳光。

  见证伟大的时刻

  大典下午3点开始。当毛泽东、朱德等刚刚就职的几位国家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时,广场上立即爆发出了一片欢呼和呐喊声。

  朱敬德的位置离城楼较远。他抬眼望去,目之所及全是举在空中挥舞的双臂,人们都在不停地往上跳,大声叫喊。他也跟着跳,跟着喊,“就是忍不住想喊,高兴得不得了呢”。

  张再和他的同事们则全部扭过头向后上方望去,然后也面向城楼大声地蹦跳呼喊。

  广场上沸腾了。

  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后,毛泽东高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朱敬德的眼泪夺眶而出,身边所有的人都在笑着流眼泪,不停呼喊:“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这一刻,朱敬德等得太久了。在上海租界的幼年生活,让他受尽了屈辱,公共场所全部贴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中国人必须要办日本人发的“良民证”才能保证基本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见到日本人要鞠躬,《最后一课》的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他身上——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老师说第二天不能再上中文课时,全班同学都哭了……

  “只有经历了这些屈辱,才能体会独立是多么的珍贵,我们的民族是多么的盼望独立自强。”说起这些,朱敬德数度哽咽。

  “太兴奋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再同样难掩感慨,“那种心情是难以言表的,我们盼望这一天太久了”。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