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某摩步师实现高原作战能力“三级跳”(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兰州军区某摩步师实现高原作战能力“三级跳”(2)
2010年01月04日 08:16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铁甲雄风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由此,该师高原训练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海拔3500米、4500米、5500米……该师一步一个脚印——

  “级差”训练实现了高原作战能力“三级跳”

  2007年8月,海拔6178米的玉女峰下,炮声隆隆。

  武装直升机掠地攻击,新型装甲综合攻击群突击,工兵破障开路,浓烈的硝烟笼罩着白雪覆盖的阵地。

  攻坚时刻,官兵们在厚厚的积雪上负重冲击,竟然没有一个人出现高原反应。

  这是我军训练史上第一次在海拔5500米雪域高原上进行师团规模的实兵实装战术演练。

  此次为期2个多月的高原演练,该师训练地域由海拔3000米逐步推进到5500米以上,不仅实现了人员无一伤亡,装备无一损坏,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原训练纪录——

  创造了我军陆军部队在高寒高原地区适应性训练出动装备最多、摩托化机动距离最远、穿越海拔最高、高原演练课目最多的4项纪录;

  某型反坦克火箭、榴弹炮等成功在海拔4500米雪域高原首发命中、首群覆盖目标;

  某侦察航模机在海拔4300米试飞成功,并创造了侦察影像现地实时传输的新纪录;

  创造了某型高炮火控联动第一次海拔4500米实弹试射成功;

  某型坦克在海拔4500米以上超远距离射击,射击距离比过去延长1000多米,命中率达95%以上……

  “科学的‘级差’训练,实现了部队作战能力‘三级跳’。”他们脱胎换骨的变化,令现场观摩此次演练的总部和军区领导惊叹不已。

  所谓“级差”训练,就是“梯田”理论在高原训练工作的具体实践。该师分别在海拔3500米、4500米、5500米开设“级差”训练基地,按照“分级适应、逐层提高”的训练思路,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以“先体能后技能、先训法后战法、先心理后生理”的原则进行针对性训练,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人员如此,装备训练亦是如此。部队进行射击训练,武器装备射程普遍偏远。对此,该师利用计算机对影响射击的各种高原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修正量,摸索出了各种武器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射击规律和方法。

  喜获成功之际,该师官兵不会忘记曾经盲目蛮干带给他们的沉痛教训。

  该师某装甲团初上高原,团领导不信高原反应会那么严重,一下子将部队拉到海拔4500米高的雪山上,准备拔头筹、创纪录。谁料,主战坦克打偏弹,反坦克导弹由于发动机推力不足“掉链子”,险些酿成事故。

  这一尴尬的经历深深刺痛了官兵的心,大家深刻认识到:如果没有“级差”训练这一科学的高原训练方法引导,要想靠蛮干冲击“生命禁区”是不可能的。

  吃一堑,长一智。从海拔3500米、4500米到5500米,从单车、单炮到连、营、团……该师官兵一步一个脚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训练难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高原训练极限。

  海拔4500米以上,如何克服坦克射击偏弹现象,是一个没有解决的世界性难题。经过“级差”训练,某装甲团坦克九连炮长寇克松在海拔5500米雪域高原神奇地创造了1分钟发射30次、次次炮响靶落的全军高原训练纪录。

  “只有科学实施‘级差’训练,才能在高原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这是全师官兵用挫折换来的经验。

  “红九连”所在团第一次在3500米进行连战术演习,26名战士因缺氧出现高原反应,非战斗减员达40%;第一次在海拔4500米进行营战术训练,18名战士出现高原反应;最后一次在海拔5000米以上进行团战术演练,无一人出现高原反应。

  被称为“金刚钻”的某团在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首次全员全装在实战条件下完成检验性演习。奔袭两昼夜,官兵个个体能充沛,所属和配属的轻重武器实现了首发命中、首群覆盖,一批高原作战的战法得到了检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