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追述:在总理府设立医疗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追述:在总理府设立医疗点
2010年02月02日 09:00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飞抵太子港机场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全体队员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当地设立医疗点,积极救治受伤民众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摆在各级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长期担负“中国国际救援队”任务的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官兵和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在多次执行国际救援任务中,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务实、有效,“生命线”作用无处不在彰显。

  北京时间1月13日凌晨,一场7.3级的大地震袭击海地首都太子港,造成惨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我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8人被压埋。从中南海到市井阡陌,无数人为同胞安危和海地灾情揪着心。

  又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出征令下达后4小时,由北京军区某工兵团的25名搜救队员、武警总医院的15名医疗队员,以及地震专家等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备齐物资在首都国际机场集结完毕。

  晚8点半,举行完简短而庄严的出征仪式,救援队包机冲入夜空,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跨越半个地球飞赴海地。

  飞行途中,党支部在行动,机舱里唱响《团结就是力量》

  刚进入平稳飞行状态,救援队临时党支部就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通报海地灾情社情,统一思想,进行动员,明确分工。因为时间紧迫,飞机一边飞行,一边还在申请航线。途中,临时党支部又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传达了解到的当地最新情况,同时进行工作部署。

  飞行20个小时后,救援队赶到海地太子港机场,成为第4支抵达的国际救援队伍。机场塔台已无法正常引导起降,飞机只能“盲降”。下飞机前,中国国际救援队队长刘向阳,指挥全体队员合唱了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处于长途飞行疲惫中的队员们,士气陡然高涨。

  此时已是凌晨2点多,机舱外漆黑一片。因机场通讯不畅、缺乏调度人员,我方接机人员只好找来比舱门矮1米多的临时舷梯,帮着大家“跳下”飞机。

  随后,救援队兵分两路:先遣小组带着搜救犬与接机人员一道,第一时间赶往8名维和人员压埋地点——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总部大楼废墟先行搜索;大部则留在机场卸货。因为没有装卸设备,队员们手搬肩扛了6个小时,才装卸完近20吨救灾物资,赶往我驻海地维和营地。

  在总理府设立医疗点,首先把五星红旗插在最显眼的地方

  天色渐亮,医疗队员王明新看到,太子港已是满目疮痍。依山而建的大片民房被山体掩埋,废墟一处接着一处,时不时可以看见停放在路边的尸体。幸存者聚集在开阔地,情绪很不稳定。

  抵达营地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五星红旗插在营地最显眼的地方。中国国际救援队副队长侯世科说,每次救援行动,他们都是这样做的。五星红旗代表中国,国际责任、国家利益、国家信誉,都可以从这面旗帜上感受得到。

  随后,侯世科召集医疗队员布置任务。队员被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联海团总部大楼救援现场的医疗保障,另一部分在受灾民众聚集的海地总理府门前开设医疗点,竭尽所能对当地伤员进行人道主义救治。

  总理府的坡下是一个花园,已经挤满了灾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众多伤员纷纷聚集到医疗点前。伤员多为外伤和骨折,许多患者的伤口让人目不忍睹,里面塞满了沙土,95%以上的伤口都已感染化脓。队员们尽最大努力给他们清创、包扎,努力控制感染。

  药品迅速消耗。到下午5点半,经过补充后的药品等又已消耗殆尽。仅这一天,医疗队员救治的患者就多达上百人。

  随后的日子里,开设医疗点、巡诊、心理疏导、卫生防疫……医疗队员马不停蹄。

  16日,海地总理夫人贝勒里维专程看望我医疗队队员。她说:“衷心感谢中国对海地的援助!你们在总理府设置医疗点,救助了大量伤病员,海地人民感谢你们!”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