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追述:在总理府设立医疗点(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追述:在总理府设立医疗点(2)
2010年02月02日 09:00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8位烈士遗体全部找到,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在现场举行默哀仪式

  搜救队员刘刚第一眼看到联海团总部大楼的情形,就已十分清楚,压埋在这样的废墟里,生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座地上7层、地下3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震后垮塌成了2层楼高。我8位维和人员被压埋的大致位置,更是呈粉碎性坍塌。

  为了尽快找到战友,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现场唯一一支连夜作战的救援队。搜救队员用上了“海空六件套”等先进破拆、剪切装备,配合协调来的挖掘机,采用“剥白菜”的方式掘进。48小时内,他们连续打通6层楼板,破拆12根横梁,挖掘土石方120方。

  当地时间16日凌晨3点半,第一具遗体被找到。一看,鞋子是“老兵”牌作战靴,由此确定是我遇难人员。

  尊重逝者,是救援队员普遍的文化认同。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大家更加谨慎细致,拿小刀、小木棍一寸寸掘进,唯恐碰坏了、划破了烈士的身体部位和衣服;队员闫嵩找来一个矿泉水包装箱,用象征“蓝盔”的蓝色胶带贴上两张A4纸,写上“战友!我们接您回家!”的字样,做成一个标语牌。

  夜色中,现场搜救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和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面向遗体整齐肃立,举行了简短的现场默哀仪式,并致以三鞠躬。搜救队员吴杰,则头戴橙色头盔、身穿橙色队服,手捧这块标语牌伫立在废墟前,让人为之动容。

  刘向阳对记者说:“在现场为遇难者举行默哀仪式,在我军地震救援行动中是第一次。汶川地震救援中,日本救援队在确定没有生命迹象后仍努力挖出遇难者遗体,并鞠躬默哀,那一刻感动了很多中国同胞。我军对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从不排斥。吸收、借鉴、融入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思想政治工作永远保持先进性,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方面。这次为遇难者举行默哀仪式,体现了我们党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是对遇难者生命的极大尊重和对家人的安慰。”

  面对别有用心的言论,要敢于亮出观点。如果对自己国家公民侨民弃之不管,才会令世界耻笑

  经过60多个小时的不间断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联海团总部大楼里一共搜救出15具遗体,除中方8人之外,另外7人都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其中有4位是联合国派出的高级官员。

  与此同时,救援队医护人员在海地总理府等地设立的医疗点,已为数百名当地民众进行了救治,受到海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然而,此时出现了别有用心的言论:“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只救助中国人。”对此,搜救分队队长秦小刚说,保护自己国家的公民和侨民,是每个国家应尽的责任。我们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海地,身上背负的是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实际上,我们在营救自己同胞的同时,还营救了大量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当地受灾民众。如果对自己国家公民侨民弃之不管,才会令世界耻笑。

  中国国际救援队总队长、某工兵团团长王洪国表示,从2001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组建到现在,我们到伊朗、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开展过多次救援行动,完全可以证明是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当然,如果我们的同胞在那里遇到困难了,我们更有责任、义务去救助他们。中国国际救援队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作用的同时,必须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贡献。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鲜红的党旗下,5名搜救队员火线入党

  鉴于灾后混乱的社会治安状况,海地政府于1月17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海地警方和联合国维和部队也联合宣布在太子港实行宵禁。

  即便如此,当日送别8位烈士遗体启程回国后,救援队根据联合国现场救援协调中心的安排,仍继续在海地其他灾区开展搜索营救行动。哪怕余震不断,哪怕异味笼罩,哪怕35℃高温暴晒,哪怕出行要防弹背心护身、装甲车开道,顽强的队员们从未退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15名医疗队员全是党员;25名搜救队员中,20人是党员。正因为这样,在持续多日的高强度救援中,大家仍然保持着高昂斗志。

  20日下午,救援队在营地里举行火线入党仪式。经过临时党支部考察、讨论和表决后,搜救队仅有的5名非党员王金文、冯凯、郝红运、朱震海、赵俊强,也光荣地成为预备党员。

  仪式简短,却很庄重。救援队4名党员各执党旗一角,由总参应急办副主任宋建新领誓,5名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刚从利比里亚维和归来的某工兵团政委王华林说,每一次出国执行任务,既是对平时政治工作的有效检验,也是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良机。我们有信心结合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不断拓展的实际,不断创新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使政治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曹瑞林 毛俊 邹维荣)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