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女性被拐卖至中国人数激增 最高卖到5万元(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缅甸女性被拐卖至中国人数激增 最高卖到5万元(3)
2010年02月02日 10:1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被拐“缅女”笔录

  ——我叫义义野,牙岂族,今年19岁,家住缅甸木果木那木达村。2009年7月2日,我表姐邓几把我带到瑞丽,说是要给我找个赚钱的工作。在瑞丽,表姐把我交给了一个中国姐姐。我和这个姐姐坐了两天的火车,又坐汽车,来到了一个房子。房子里有2个男人1个女人,姐姐指着其中一个男人对我说,以后你就是他老婆了,跟他好好过日子吧,我当时吓坏了,就哭了起来。我求那个姐姐带我回家,可是她不理我,后来,我看见那个男人把很多中国钱交给姐姐,那钱是红色的,一捆一捆的,像红砖一样。

  那天晚上,我就成了那个男人的老婆,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多大年纪。后来,我偷偷给家里打电话,再后来,警察来了,把我送来了这里(瑞丽市公安局)。

  ——我叫万美玲,20岁,家住缅甸仰光。2009年10月,一个缅甸男人说可以帮我在中国找到好工作,把我骗到了中国。一个中国男人把我关在很黑的屋子里,先是用绳子绑着我,让一个一个男人在窗户外面看我。我哭得眼睛都肿了,那个男人见我总是哭,就开始打我,我的脸上、胳膊上到处都是伤……警察把我救出来后,带我去医院治病,后来我知道我得了肺结核,治好病我就被送到这里来了。我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别人也听不懂我说的话,我都快疯了,那天在医院里,警察让我听手机,里面有人用缅甸话问我叫什么名字,听到我熟悉的语言,大哭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后来我知道,那个说缅甸话的人,就是这里的孟姐姐。

  ——我叫格里里莎,37岁,家住缅甸仰光。2006年5月,我被卖到了中国福建的农村,给一个农民当老婆,那个人又老又丑,对我也不好,总是把我关在屋子里不让我出去。有一天我趁他不注意跑了出去,我坐汽车到了泉州市,在长途汽车站,我认识了一个姓张的中年人,他每天骑摩托车拉客挣钱。他把我带回家,我就和他过日子了。2008年2月,我为这个男人生了一个儿子。现在我要被送回缅甸了。我惦记在福建的丈夫和儿子,我不想回去。但我知道,在缅甸我的家人也很想我,我也想他们,这真是太痛苦了。

  ——我叫米佳也,19岁,家住缅甸木姐。2009年6月,我和同村的3个姐妹还有另外3个缅甸女孩一共7个人,被4个男人2个女人带到了中国,本来我们说好了要来打工的,但是晚上的时候,他们把我们锁在屋子里不让出去,我们就怀疑是被骗了。后来一个姐妹偷听了那些人说话,才知道我们要被卖到别的地方给中国人做老婆。半夜的时候,姐妹们一起用力,把门锁撬坏逃了出来。刚到外面,我们就被那些人发现了,于是我们在黑夜里四散逃跑,我和别的姐妹跑散了,就坐在一家饭店门前哭,被好心人送到了政府……

  记者手记

  “出入自由”的中缅边境

  崔晓林

  抄近路,趟小河,钻栅栏——在中缅边境线上,缅甸边民非法入境现象如家常便饭般平常而简单。记者在边境采访期间,亲眼见证了缅甸边民“不走口岸钻栅栏”的“自由出入”方式。

  位于云南省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国境线全长503.8公里,作为德宏州的一个县级市,瑞丽的边境线为169.8公里。记者从德宏州官方渠道了解到:“瑞丽与对面的缅甸国家级口岸木姐市之间,有大小渡口和通道36个,是云南边境界碑最密集和渡口通道最多的地段……”但除了这些通道,记者实地看到的,还有成百上千条“民间通道”。

  在这里,两个国家的距离近得令人咋舌:透过边境线上的铁栅栏,你可以清晰看见对面人家晾晒的衣服,而用瑞丽打拐队警官付发云的话说,晚上睡觉,都听得到对面的呼噜声。

  老付告诉记者,瑞丽与木姐之间的边境线上人口密集,村庄密布。在一些地区,边境线甚至“穿村而过”,“在一个傣族村寨,边境线从一户农舍穿过,令这座房子变成了‘一屋两国’。成千上万条田间小路,蜘蛛网一样连接着彼此的村庄,很多缅甸边民来瑞丽,从来不走海关,随便走过农田、钻过树林就到了中国,‘自由’得如同去邻家串门。”

  169.8公里的边境线,除了瑞丽海关两侧约两公里范围内,用铁栅栏间隔开来以外,其余地区均毫无遮拦。2009年12月16日下午,付发云驾车带记者绕两公里的铁栅栏走了一圈,眼前的景象令记者感触颇深:庄严的国界铁栅栏上,到处是人为破坏形成的“窟窿”。一路上,记者看见一些缅甸边民不断钻过铁栅栏,以完成自己的“出国”、“回国”之旅。也许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他们在“钻进”中国的时候,根本不避讳什么,甚至连记者对着他们拍照,他们都不予理会。

  “中缅两国政府也曾联手打击非法出入境行为,但是,情况时好时坏。我们必须打击跨国拐卖犯罪活动,但我们又不可能在169.8公里的边境线上全线看守,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回来的路上,付警官的脸色一直很忧郁。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