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师被派出国考察垃圾处理 曾因"散步"被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律师被派出国考察垃圾处理 曾因"散步"被拘
2010年03月19日 16: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阿苏卫的“垃圾参政者”

  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附近的居民发现,聚众抵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自己变成参政者,和政府互动也许是更好的主意

  本刊记者/汤涌

  3月3日,“驴屎蛋儿”(网名)从日本和澳门考察回来了。

  “驴屎蛋儿”本名黄小山,是一位律师,作为唯一市民代表被北京市政府邀请赴日考察垃圾处理技术。

  考察团于2月22日从北京出发,成员共七人,除黄小山外,还有北京市市容市政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管委”)的官员、专家和两位记者,整个考察历时10天。

  “民意代表”,媒体这样称呼黄小山,政府官员则更愿意称其为“市民代表”。无论哪种称呼,都让这位律师感到压力巨大,中国各地的垃圾焚烧项目在2008年和2009年引发了30多个城市的群体性事件,从而成为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

  此次赴日考察,被一些人视为打破中国垃圾处理僵局之旅。黄小山没有这样乐观,就在几个月前,他因为反建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上街“阻碍了公共秩序”而被拘留。

  走出拘留所之后,黄小山和他所在的奥北社区居民选择了一条对抗之外的道路——影响政府的决策过程。

  雨天“散步”

  2009年9月4日上午,黄小山和他的邻居们把50多辆车从北六环开到了东三环农业展览馆。100多名奥北居民穿着蓝色文化衫,上写:“反建阿苏卫,保卫北京城。”

  “阿苏卫”来自蒙语“阿速”,意为“守卫”,过去为驻兵所在。现在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附近,即将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奥北社区距这座垃圾焚烧厂的直线距离在3公里以内。居民认为垃圾焚烧会带来二恶英等严重污染,坚决反对。

  那天北京阵雨,他们打伞站在“2009环境卫生博览会”的入口前,沉默地举着手中的纸——“坚决要求政府立即执行垃圾分类措施”。博览会的展厅里,有一座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模型。

  五分钟内,警车一辆一辆赶到,黄小山看见有人小腿在不住地抖,“大家都很害怕”。

  共有七人被拘留,带头的黄小山被第一个带走。

  进到“号子”里,黄小山哆哆嗦嗦,头发打着绺,鞋袜湿透。看望他的朋友把现买的线袜子和懒汉鞋从铁门上的小窗里扔进去。“没想到一个律师会有这样的经历。”黄小山苦笑着。

  势单力孤的“富人们”

  9月4日“散步”之后,奥北人的士气空前低落。政府也同样感受到压力,60周年国庆在即,市管委专门派了四位处长赶到奥北地区“做工作”。

  “这种征求意见的工作应该在决定项目之前就做。”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参事、垃圾处理专家王维平说,“到出了群体性事件之后再做,双方都会不信任。”

  之前市政府没有广泛征求过当地居民意见,交流是在上下级之间进行的。北京市政府问昌平区政府,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行不行,昌平区政府提的条件是,可以,但是要拆迁周围2000米内的四个村庄。

  奥北居民和四位处长的谈话并不愉快,他们不信任处长们的保证,决定继续向政府施压。

  他们认为上次“散步”效果不彰是自己人数太少,于是组织万人签名活动,游说周边楼盘居民加入——在东南方向的下风处,有北京的大型居住区天通苑。再远一点儿,还有另一个大型居住区回龙观。

  遗憾的是天通苑居民大多对此事不热心。天通苑距阿苏卫有十几站公交路程,他们闻不到阿苏卫已有的填埋气味,对反对焚烧兴趣不大。

  “终于轮到有钱人倒霉了。”奥北人在天通苑论坛上发帖时,甚至收到幸灾乐祸的回复。

  阿苏卫附近的奥北地区包括保利垄上、橘郡、汤HOUSE、纳帕溪谷等十几个高档社区,多数房产市值超过千万,在天通苑居民眼中,奥北人是不折不扣的有钱人。

  附近的太阳城老年公寓也曾经是坚决的反建力量,在2009年7月,这一公寓的500名老人曾联名反对昌平区穿过小区修路的计划。在很多维权活动中,老年人往往是中坚力量——他们不怕威胁、有大量时间。

  “太阳城的业主们多数是离退休的老人,”奥北居民“佰扶勤”(网名)说,“政府努力做他们的工作,说一些北京垃圾处理的大局,保证安全,很快他们告诉我们,‘我们已经相信政府了’。”

  “我们也相信政府,但是我们不认为选定的垃圾处理方法是最好的方案。”佰扶勤这样回答那些老人。

  另一支可以团结的力量则是官牛坊等村的村民,这些村民多以种菜、养牛、开摩的为生。“我们在等拆迁,或者多得一些‘臭味费’。”村民们有自己的计划。

  奥北人第一次觉得自己势单力孤,低密度的别墅本来业主数量就少,有的业主则长年不在北京。“我们最多能聚集上百人,像江苏平望垃圾焚烧厂那样,以大规模散步抗议来叫停这个项目,是根本不可能的。”佰扶勤说。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