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血案凶手被判死刑 称愿意承担三成责任(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福建南平血案凶手被判死刑 称愿意承担三成责任(图)
2010年04月09日 08:32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遇害者亲属在法庭上含泪旁听。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附带民事赔偿330万  家长欲起诉追究学校责任

  昨天11时59分,经过4个小时的审理,南平市中院当庭宣判,“3·23”恶性杀人案被告人郑民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判决后,郑民生表示要上诉。

  法庭上,郑民生多次情绪失控,称自己的杀人行为是“被迫害”导致的,几度导致庭审陷入僵局。郑民生的辩护律师则表示对郑的犯罪事实证据无异议,并对受害者的亲属、南平市人民致歉。

  -庭审

  群众雨中聚集等候宣判

  昨天7时许,南平下起小雨,气温降低,该案死伤学童亲属由专车接到南平市中院。进入法庭的亲属多是男性,一名亲属说,“一些死者母亲不愿再面对这个场面。”

  7时55分,包括审判人员、公诉人员、辩方律师、学生家长、旁听证人、媒体记者等近百人出现在法庭上。此前,南平市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法院指定辩护人为郑民生辩护。

  8时,郑民生被民警押到被告席上,案件正式开审。同时,上百群众围在法院门口,在雨中等待宣判。

  持异议扰乱法庭半小时

  在法官要求下,郑民生开始自我介绍,“我叫郑民生,我是南平人”。

  随后,南平市检察院代表宣读起诉书,郑民生一直歪着头听。起诉书称郑民生“因屡次恋爱受挫,又与同事、家人关系不和,遂悲观厌世,进而产生行凶杀人恶念”。郑民生立刻叫喊道,“我有异议,对起诉书中的起因和过程非常有异议”。

  公诉人开始提问后,郑民生拒绝回答,并一再表示要先问起因再问过程。否则“这种描述就先入为主,有失公正”。在法官严词劝说下,他干脆说“凡是询问后面的事情(作案过程)我全都选择沉默”。

  此后,郑民生又多次扰乱法庭审判程序。当检方念起诉书和质证时,郑民生开始自说自话。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

  愿意承担三成责任

  在4小时的庭审中,郑民生毫无悔意,没有向死伤者亲属表示歉意。郑民生说,“案件还没搞清楚,没有他们迫害就没有小孩被杀,希望把整个过程查清楚,追究叶某家属的责任。”

  “我愿意承担责任”,郑民生在法庭上说。但当审判长问其如何承担责任时,郑民生说,“真正的原因是姓叶的导致的,他们应该承担70%,我承担30%”。郑民生的说法引起死伤者亲属不满。

  在最后一次自述发言时,郑民生说:“其实我很想普普通通生活,辞职后去卖点花生、瓜子。我是一个本分的人,也想做本分的事情。如果没有叶某家的迫害一事,我不会走到那一步。”

  一名死者亲属在庭审后说:“他的话语间没有愧疚感,甚至觉得杀人是很简单的事。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认为这次杀人和他无关。”

  -口供

  我知道捅什么地方最致命

  在庭审举证阶段,起诉人念了一份郑民生在侦查阶段的口供,令人不寒而栗。

  口供称: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怎样去杀人,最后决定去实验小学。3月23日6时20分左右,我拿了一把尖刀离开家,左手抓住刀柄,刀刃藏在左手的外套里。从家里打摩的到学校附近超市,因为学校门口还没有学生,就去旁边的体育场看别人打羽毛球,又到操场上装着跑步。7时20分,我走到学校门口,站在学生旁边。当学校的钟显示7时26分时,我决定动手杀人。

  我犹豫了几秒钟,心想再不杀人,校门开了学生就散了。我扔掉外套,刚好身边有一名女生走过(死者陈佳慧),我左手搂住她,用刀很用力地抹她脖子。后来学生四处乱跑,发现没法抹脖子,就用刀捅。我是学医的,知道用刀捅人的什么部位最致命。我都是用刀捅学生心脏部位。我要抓紧时间多杀几个,我都是一刀下去,就抓下一个。有人过来制止,我就扔下刀在附近石墩上坐下。

  郑民生杀人之残忍和熟练,超出人的想象。检验报告显示,在凶器上既有被害学生的血迹,也有郑民生的血迹。那是郑民生杀人用力过猛,虎口被割伤流的血。检验报告还显示,他当时不属于醉酒和吸毒状态。

  庭审期间,法院还公布了郑民生作案时的录像截图,看到孩子被杀的截图时,学生亲属无不相拥痛哭。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