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县推广垃圾分类 成各大城市“先知”样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西横县推广垃圾分类 成各大城市“先知”样本
2010年05月27日 12: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横县样本:

  “洁癖”是怎样养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西这座小县城的垃圾分类,是中国各大城市的“先知”样本

  本刊记者/王婧(发自广西横县、北京)

  “中国茉莉之乡”广西横县。

  一个可乐瓶刚被抛进横县横州镇西街某小店门前的一个垃圾桶里,即刻引来了女店主条件反射似的喊声——“不能丢那里!那个桶是用来装不可回收的!”

  她从店里出来,捡起可乐瓶,拿回店内一个角落,那里还堆放着十几个饮料瓶。这个红色的垃圾桶旁边,还有一个垃圾袋,装着一袋等着堆肥的烂菜叶。

  很难从女店主的“洁癖”想象出,十多年前,这里曾是横州镇最脏乱差的地方。

  横县是一座拥有2100多年悠长历史的小城,在它一路兴衰走到20世纪90年代末时,这个已拥有9.8万人口、城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的县城,就同今天的巨无霸都市一样,提前陷入“垃圾围城”的困惑。为此横县政府在2000年正式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一如今天中国城市里正红火上市的垃圾分类运动。

  10年后的今天,垃圾分类已经渗透到横县70%居民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想不分类都难”。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小县城的垃圾分类,是中国各大城市的“先知”样本。

  堆“圾”成山

  那时候垃圾问题刚摆上政府的案头,大家都很头大。“只能去想办法解决”,横县建设局局长陈增洪回忆道。

  横县的垃圾问题曾经不是个问题。在这个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农业大县,分布着大片的果园和农田。一直到90年代中期,横县的垃圾都是直接送到附近的果园和农田里去,那阵,小农经济下产生的垃圾成分比较简单,少有塑料包装之类,垃圾可以直接送到果园去堆肥,农民们抢着要。

  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这个偏居中国东南一隅的小县城经济逐渐有了起色,一个直观的表现就是,“商品多了,因此包装就多了,垃圾也多了。”

  这一时期,伴随着城区建设的扩大,人口的增多,县城生活垃圾产量大幅度上升,垃圾日产量由80年代的十几吨增加到六七十吨,并且还在以每年5%至8%的速度继续往上涨。

  慢慢地,当环卫工人再把垃圾送往农田时,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意接受这些垃圾了——“垃圾成分太杂,比如塑料袋降解时间需要200年,因此堆肥的效果很不好,即使你给农民钱,他们也不要这些垃圾了。”陈增洪说。

  这下环卫站郁闷了。每天清扫出来的垃圾不知道往哪里放,只能偷偷找偏远的山沟里做简单填埋。环卫站的何站长说,好不容易在县城东小区附近征用到4.7亩场地,但“每年都要租车清运该场的垃圾2至3次,还要支出50至60万元的清理运输费用”。

  即使这样,空地也越来越难找。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了,周边较真儿的农民也会和环卫工人理论,“这会污染环境,我们的健康怎么办?”

  当时环卫站对这些棘手的垃圾很茫然,环卫工人也常因此挨农民的骂,久了工人就不耐烦了,有时候罢工,一两天不打扫街道,结果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连大街上,也满满地堆上了各式各样的垃圾。何站长说,“有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放一把火烧掉。”

  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县城,那时被垃圾搞得乌烟瘴气。

  西街和马鞍街两条街道的居民的房子背靠郁江,因为街道非常狭窄,环卫车开不进来,本着“眼不见为净”的原则,居民们就径直将垃圾丢入郁江,看着这些垃圾顺着珠江的支流往下游。

  越来越多的人把垃圾往郁江里倒,在郁江和这些居民的房子中间,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垃圾场”,臭气熏天,窗户一年四季都得紧紧闭着。

  “别小看这些居民,其实他们有很强的‘环保意识’。”陈增洪说。1993年,经国家教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推荐,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IIRR)与横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从1994年到1999年,IIRR在横县广泛推行“旨在提高农民的生存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平民教育”。但那时的环保启蒙未免过于原始,“所以他们懂得垃圾乱堆放会污染环境,也会危害健康,当然就不愿意在自己周围建垃圾填埋场。”

  时任IIRR项目中国部协调员的张兰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当时,政府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于是询问项目成员,垃圾处理在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一队由县政府负责人、环保局、建设局、教育局和环卫站组成的参观学习团队,来到菲律宾的西朗镇,考察了那里井井有条的垃圾分类情况,回来以后就狠下决心,要在横县推行垃圾分类。

  “其实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陈增洪说。那时候垃圾焚烧项目还没有大规模上马,而且一个垃圾焚烧炉最少也要好几百万,横县也买不起。横县毕竟是县城规模,垃圾虽多,但肯定也不够炉子烧,肯定会浪费。于是就只能是用填埋或堆肥的办法处理。

  “我们以前就是堆肥处理。垃圾不纯了,进行不下去,那我们就分类吧,”陈增洪说,“恢复垃圾的纯度,就能够再进行堆肥了。”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