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国是访问 | 专访德勤: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国是访问 | 专访德勤: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2022年04月30日 15:31 来源:国是直通车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文/刘文文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至今已一年有余,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持续向各行各业渗透。

  德勤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谢安近日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时表示,这一年多以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相当大的转变,而关注ESG无疑是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

  政府、企业重视日臻提高

  “过去一年多我们看到许多中国高管在思想上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之前谈到气候变化问题,国内一些企业态度较为被动,更多考虑的是成本问题,而如今大家更加主动地寻求机会,解决问题,化解风险。”谢安说。

  德勤近日发布《德勤2022首席高管可持续发展报告》,通过调查全球逾2000名高管剖析商业领袖和各企业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

  结果显示,79%的中国高管认为全球气候行动迫在眉睫。98%的中国高管表示其企业已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而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比例为97%。尽管形势严峻,仍有93%的中国高管认同若立即采取行动,便能缓解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渐深入,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从金融机构层面讲,谢安指出,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前,很多金融机构发行绿债,而如今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始考虑自身节能减排和助力社会节能减排,例如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包括考虑设计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探讨如何更好衔接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等。

  在谢安看来,过去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被技术推着走,而如今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引领下,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去实施创新。他坦言,对气候和可持续发展不利的创新没有市场,只有在长远的趋势上涉及能源转型的创新才有前途,例如能源使用效率提升、绿色健康材料的使用等。

  他指出,事实上,从“十四五”规划,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在顶层设计上给予了很多支持与指导,包括建立全国碳市场、进行碳定价、相应的金融财政支持等……这实际上表明了一个重要信号——中国在行动。

  “如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迎来开市1周年。未来中国将继续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我们希望交易更加活跃,交易产品更加丰富,被纳入的交易企业和行业越来越多。”谢安说。

  从监管驱动到自我驱动

  “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对践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坚定。”谢安说。

  中国监管机构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通过ESG信息披露和ESG资金引导,推动中国企业加强ESG管理。今年1月,上交所明确要求科创板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ESG相关信息,并视情况单独编制和披露ESG报告文件。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参与ESG报告的编写与发布。

  在谢安看来,ESG是一种用来表述环境、社会和治理层面绩效的通用语言。积极编制和发布ESG报告,本身是一个由监管驱动到企业自我驱动的一个工作。用更加通用、成熟的框架帮助企业更加量化、有逻辑的表述ESG绩效,能够进一步驱动企业管治升级。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ESG报告发布能够帮助潜在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各个利益相关方更透明地看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水平。而在这过程中,企业本身也会受到来自监管机构、政府、董事会成员及股东的压力,从而倒逼其发展变革。

  此外,ESG报告是帮助识别一些特殊风险和机遇的重要工具。谢安指出,同样两份财务报告,ESG绩效差的企业,意味着其在某些领域可能会由于监管变化或市场变化面临更大的风险。

  用透支环境的方式生产可能面临巨额处罚或者生产难以继续。反过来讲,对于ESG绩效好的企业,也许当下来看市场价值表现没有那么好,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未来的潜力与机遇。

  本土化应基于国际化

  当下,ESG在中国正步入加快发展的进程。然而如何实现ESG本土化,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评级标准和信息披露体系?如何防止企业把ESG当成背书工具或募资手段而刻意“漂绿”?

  谢安说,事实上,现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在做大量的工作,推动建立一个全球认可的标准。

  “首先,在统一的标准之下,各方可以比较、可以对话,这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其次,无论是气候行动还是践行ESG,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体化的重要议题。因此ESG本土化一定是基于国际化的基础,脱离国际化的本土化是自说自话。”谢安说。

  谢安认为,中国企业一方面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另一方面要适应中国当下的市场、政策。做出可持续的正确决策非一朝一夕,需要平衡多个利益相关方,并提升企业本身的价值创造力。

  在他看来,预防或减少“漂绿”行为,首先要增加违规成本,其次要重视治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ESG中的G(即治理)比E和S更重要,G既包括政府的治理,也包括企业的自我治理,所以抓住G,才能保证E和S。

  具体来说,谢安认为,可以通过立法进行保障,同时利用市场性机制予以辅助。大浪淘沙之后,当更加优质、专业的机构浮现,将识别出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优等生”。

【编辑:左雨晴】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