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外媒:"县权公开"逐步推行 源头防腐考验"土皇帝"

2010年12月06日 10: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刊文说,中共中纪委、中组部不久前高调要求推广“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迹象显示中国将逐步推行“县权公开”制度,试图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从制度上克服县委书记“土皇帝”心态,让县委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遏制县委书记腐败高发的势头以消减民怨。

  文章摘编如下:

  经过在江苏睢宁县、河北省成安县、成都市武侯区三个县级行政区一年多的试点,中纪委和中组部近日发布文件,要求各省市都“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这意味官方将在全国逐步推行“县权公开”制度,试图以“县权公开”规范县委、尤其是“一把手”县委书记的权力,消减民众对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解决“治县”这一历史难题。

  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东部和中部很多县的人口超过100万,比一些国家的人口还要多;西部一些县地域广袤,所辖面积也大过一些国家。虽然县委书记在中国官场的排序十分靠后,只相当于部委或厅局的处长,但县委书记的权力既大又全,却远非处长甚至厅局长可比。一些县委书记的权力满足感恐怕不低于一个总统。

  每个县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有什么几大班子、部委厅局,县里基本都有对应机构。还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等,光是人事安排,就足以占去一个县委书记的大半精力,加上招商引资、“跑部钱进”、维稳“严打”、文山会海、迎来送往等等,这些常规工作往往都需要县委书记参与或拍板,虽然劳神费力,但在辖区内“一言九鼎”权力快感,还是让县委书记们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权力最容易使人膨胀,在唯唯诺诺的奉承声中,一些县委书记不知不觉就开始把自己看成一方诸侯,把辖区当“封地”,把副职和纪委当摆设,把公检法当家丁。而权力带来的财富更是一本万利。在权钱交易盛行的当下,权力意味着财富不是什么秘密。由于监督乏力,用权力换财富还不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甚至比那些企业家所赚的辛苦钱更安全。近些年来,一些县委书记因贪腐落马,舆论惊呼县委书记成了腐败的“高危人群”。

  县委书记腐败高发自然会引起广泛民怨,直接威胁到中共的执政根基。近两年来,中共高层实施县委书记大轮训,要求县委书记必须到中央党校轮训,一方面训导县委书记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一方面也教育县委书记拒腐防变,保一方平安。

  这次中纪委、中组部高调要求推广“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就是要规范县委、尤其是县委书记用权,改革的目标是要在县一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力争从制度上克服县委书记“土皇帝”心态,遏制县委书记腐败高发的势头。

  中纪委和中组部要求:县委必须在政策法律的范围内管权、管事、管人;厘清县委全委会、县委常委会及其成员、县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抓住决策、执行、结果等主要环节,找出各环节的风险点,编制并公布权力运行流程图;以公开栏、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形式,把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等全程化地公开;强化监督,要把党内监督与人大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县委权力运行全方位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官方舆论认为这次改革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抓住了县委书记;县委书记是中共代言人,对中共执政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不称职的书记不仅祸害一方,而且直接导致民众对基层权力的不信任。二是抓住了职权规范;要让权力透明运行,首先要公布“权力清单”,哪些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哪些环节存在权力滥用和寻租空间,大家看得清楚。三是抓住了制约监督,公布“权力清单”,向公众发出了监督邀约;而畅通监督渠道,更为公众制约监督和反映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于泽远)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