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香港融入国家经济不只是中央送大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香港融入国家经济不只是中央送大礼
2009年01月06日 1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1月6日电 香港《文汇报》6日刊出文章认为,香港融入国家整体经济是大趋势。惟有全面认识或理解香港与国家主体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才能把握香港融入国家整体经济的方向和进程。全面理解香港融入国家整体经济,不能停留在“中央送大礼”的肤浅层面。

  文章摘录如下:

  我参与一本比较全面介绍香港证券市场的书的一章的撰写,提及香港证券市场“内地化”,主要指香港证券市场越来越依靠内地企业上市和内地资金投资,内地背景的上市公司占香港股市总市值、这些公司股份交易额占香港股市总成交额比重不断上升;并指出,香港债券市场愈益强烈地要求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发行,香港证券市场“内地化”将愈益显著。

  然而,有人对我的香港证券市场“内地化”说法表示质疑。没有说道理,只是疑问。但我明白,是顾虑我的说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一提法产生矛盾。

  恕我直言:多虑了。

  港融入国家整体经济是大趋势

  首先,香港与国家主体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阻挡也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一客观事实的内在逻辑胜过任何思想的逻辑。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具体而言,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就企图阻挠香港融入国家整体经济,不仅会被无情的事实所击倒,而且,会让香港值此“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发或伴随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之际,付出更大代价。

  其次,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融入全球经济趋势也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香港融入国家整体经济正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表现之一,香港融入国家整体经济的过程亦即国家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所以,香港证券市场“内地化”不仅不意味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削弱或退化,恰恰相反,是香港巩固和提升其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至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关于这一点,香港金融界乃至其它专业界别的有识之士已形成坚定共识。

  然而,有没有这样一类人,视香港证券市场拓展人民币业务为权宜之计?不能说没有。

  的确,在香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不仅把争取人民币业务作为帮助香港金融市场渡过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二法门,而且,把争取国家对香港经济其它领域的支持和帮助作为他们应对眼前香港困难的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只要香港与国家主体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视此为权宜之计、别有图谋者就不可能如愿而终将失败。

  认识香港与国家经济一体化意义

  惟有全面认识或理解香港与国家主体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才能把握香港融入国家整体经济的方向和进程。在这一点上,香港社会至今仍明显欠缺,突出表现在对待香港与国家主体经济一体化,许多人至今仍停留在“中央送大礼”的肤浅层面。对此,香港有识之士已提起正视。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在2008年12月29日香港《明报》发表《积极不干预 早已不贴题——当香港成为国家规划的一个环节之后》,批评——“近年本地报刊上的评论有一特点,就是不断重复同样的观点,将新生事物硬套入旧有框架来理解和阅读。举一个例:当中央推出14项跟香港有关的措施时,讨论的重点总是围绕着“特区政府向中央伸手”、“中央送大礼”之类的问题,所谓的分析不单止早有定论,见其措辞(例如挺港、送礼、伸手、求助)便大致上可以估计到采取的是什么立场与结论,而且讨论和分析的方法倾向于斟酌某一方的态度与处事方式(例如“中央送大礼”说明特区政府只懂伸手求助、不思进取,又或者研究中央领导的诚意,新增措施是否反映更多干预),而少有进入问题核心(例如措施本身的经济理性,或两地合作与分工的形式对香港长远发展的含意)。”

    他忠告:“当香港逐步成为了国家及区域规划的一个环节之后,还以为仍可以旧有的方式来处理经济事务,这显然是不愿正视环境转变的顽固思想了。”(周八骏)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