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2009年中国外交告别“韬光养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2009年中国外交告别“韬光养晦”?
2009年01月07日 09: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1月7日电 美国《侨报》6日刊文认为,2008年的中国外交,特别在奥运会之后,显得越来越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不过,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可以正式告别“韬光养晦”,毫不含糊地向外展示“肌肉”了?当前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挑战,依然是化解持续不断的“中国威胁论”压力,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之后的不适应和恐惧心理。展望2009年,中国要有效保障自身的利益,光靠彰显大国实力不行,还须放低身段寻找一种新思维,特别是内外兼修,经营好国家形象。

  文章摘录如下:

  从强烈谴责布什政府对台军售到冷面萨科奇、毅然推迟中欧峰会,从刘贵今特使数度出访苏丹参与达尔富尔冲突各方斡旋,到出兵亚丁湾为中国商船护航,2008年的中国外交,特别在奥运会之后,显得越来越积极主动、充满自信。

  活跃的身影背后,中国外交似乎出现了某种转向。一方面,中国更加强调国家利益,凸现国家实力;另一方面,越来越看重国际形象,愿在能力基础上成为体系当中现存秩序与规则的建设者和维持者。

  这种转向,从根源上讲是和国力大幅提升的反映。1978年之后,北京鉴于当时国力虚弱,一改之前的“革命外交”风貌,开始低调起来。彼时的中国外交,像它的具体执行人——外交官一样,显得拘谨而内敛。当时的中国不愿轻易参与外部争执,外交重心在于为经济中心保驾护航,努力赢取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由于这样一种附庸地位,中国外交被磨去了鲜明的个性,没有太多引人注目之处。当然,笔者并非说中国外交因缺乏锋芒就毫无成绩,实际上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大幅改善。

  30年过去,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年均9.8%的GDP增长率使国家大踏步迈进世界前四强。为了经济腾飞,中国外交曾甘于寂寞,现在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当中国从灾难和废墟中走出来、通过奥运将实力完美地展现在世界面前时,当全球陷入金融恐慌、连美国都吁求北京出手相助时,中国外交自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动力。

  不过,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可以正式告别“韬光养晦”,像俄罗斯那样毫不含糊地向外展示“肌肉”了?有种观点认为:既然中国强大了,北京握有越来越多的筹码和资本,就应勇敢地捍卫利益、改造秩序甚至挑战霸权;当布什对台售武,北京就应抛售美元国债;当萨科齐会见达赖,中国民众就不应止于高层反应,而应全面抵制法国商品。

  显然,这种简单直白的对抗思维,不仅荒唐而且危险——将大国间的生死博弈看作常态,丝毫没看到合作的必要性;将国家核心利益与边缘利益混为一谈,无限制追求中国的相对收益,完全扭曲外交的本来面目和根本任务。

  笔者以为,当前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挑战,依然是化解持续不断的“中国威胁论”压力,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之后的不适应和恐惧心理。十几年来,中国已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对中国观感的微妙变化就是典型例证。

  回顾2008年,尽管世界透过奥运会重新认识了中国,但中西之间也围绕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非根本利益出现了罕见的、剧烈的正面冲突。展望2009年,中国的外部环境仍不容乐观,由于对这个东方大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外部长期存在的一种歪曲、抵制思潮还有可能发酵。中国要有效保障自身的利益,光靠彰显大国实力不行,还须放低身段寻找一种新思维,特别是内外兼修,经营好国家形象。

  参与达尔富尔斡旋并派出维和部队,也许是北京近些年在外交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尽管是以相当平和且极不情愿的方式,但还是反映出北京开始重视形象,有选择地对外部要求做出回应。这一点还可从中国政府在奥运后的表现看出来。出兵参与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也体现了“走出去”思维。从长远角度看,如何维持自我意愿与外部压力之间的平衡,也是一项重大挑战。(李因才)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