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中国经济“春江水暖”谁先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中国经济“春江水暖”谁先知?
2009年01月31日 23: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月31日,2008年中国GDP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9%经济增长率在全球经济中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中国金融高官近期也纷纷发声,表示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中新社发 谢正义 摄


 

    1月1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基本情况下为8.4%,乐观情况下为8.9%,悲观情况下为7%。 中新社发 刘怀君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月31日电 爆棚的境内外旅游、旺盛的市场消费以及充满乐观和信心的民众,让中国进入经济寒冬后的第一个春节依然呈现出出人意料的红火景象,羡煞并感染着整个世界。中国经济“春江水暖”谁先知?对此问题,美国侨报刊文分析解答。文章摘录如下:

  “想不到金融危机下的旅游市场比以前更加火爆!以前大年初一是出游最高峰,今年几乎天天都是高峰”,广州一家旅行社的职员的话语透露出了令人兴奋的信息——备受海内外舆论关注的、被称为“牛年经济第一炮”的中国春节市场没有哑火,而是响声雷动。

  事实上,传递出“春天气息”的又何止是旅游业,节日里的大陆消费市场也异常火爆。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仅大年三十那一天,该部重点监测的全国零售企业实现的销售额较上年增长16.5%。无论是在京津沪穗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在山东青岛、浙江义乌这样的制造业基地和小商品集散地,甚至四川地震灾区,商业零售业、餐饮服务业的销售增长态势均十分喜人;一些工业品价格开始回升,企业库存和港口积压的货物开始减少,车市、房市也开始呈现回暖迹象。

  中国人的春节虽尚未过完,但据大陆16个重点城市的调查显示,与2008年春节相比,2009年春节居民消费意愿强劲,八成以上居民预计节日消费会超过去年或与去年持平。

  不仅如此,这种消费热情甚至蔓延到中国人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如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地,来自日本媒体的报道就说,春节期间,赴日本观光的中国人出手豪气的消费让当地商家笑翻。有关机构透露,中国游客在日本的一次旅行,平均消费超过2200美元,其中个人购物额最高者竟达到近4万美元。

  节日里的快乐气氛让外界几乎找不到,中国自去年9月以来所遭受到的金融危机冲击的痕迹。无怪乎,中国总理温家宝大年初三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上充满信心地说,虽然今年中国经济要实现8%的增长目标异常困难,但“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可以看到一些复苏的迹象。虽然很小,但是带来了希望。”

  因为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的需求潜力,借用温家宝的话说,“有多少东西也填不满”。

  因为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在物质、技术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有了较好的积累。中国的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社会资金充裕——中国的国家储蓄已达到46万亿元人民币(约6.7万亿美元),其中居民个人储蓄超过20万亿元(约3000亿美元),流动性之充裕是任何经济体都无法望其项背的。也正因如此,从去年11月至今,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可提供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增贷款。

  更因为中国政府从金融危机一爆发起,便作出快速反应,制定并陆续实施了一揽子既能应对当前困难,又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规划——4万亿元人民币的扩大内需计划、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十六项重大中长期科技规划,以及推进社会保障、教育和卫生体系的建设等等……

  凡此种种,均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经济没有理由不保持持续增长,也没有理由不成为全球最早实现经济复苏的经济体。

  诚然,这并非是低估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即使目前中国经济呈现了“春江水暖”的迹象,但告别经济寒冬还须时日,经济复苏之路也绝非一片坦途,不仅会有不少波折,还需要全球的坦诚合作。但是正如温家宝所言,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信念的力量,远比想象的更为强大。对于未来,中国充满信心;对于世界,中国最能担当的责任是传递信心、勇气和希望。

【编辑:宋方灿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