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遭遇“中国制造”式困境 被廉价限制软式潜能(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中餐遭遇“中国制造”式困境 被廉价限制软式潜能(2)

2010年08月16日 10:02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中餐看中国的“和”文化

  “倒退2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是世界的‘餐桌中心’了!”日本学者榊原英资在其著作《吃遍世界看经济》中说,中餐、法餐和土耳其餐曾是世界三大美食,中国餐更是位列榜首。这是至19世纪初期之前“中国作为世界最开放、最包容的经济重心的一种结果”,它曾以有高度发达的饮食文化而自豪。榊原英资说,从汉代至清朝早期,中国都是世界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于是很多食品都随着南来北往的商人与官员交汇于中国,这使得“中国菜采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无论谁吃了中国菜都不会觉得不合口味。”

  中国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与榊原英资有着相近的观点,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餐调和酸甜苦辣各种不同风味,体现出‘和’的文化。”对于这个“和”的含义,在美国新奥尔良郊区开川菜馆的汤米·王有其独到的解释:“中国菜之所以能走遍天下,是因为它把传统的中国烹饪技巧和本土元素结合起来。中国菜不仅仅是一整套菜系,它还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哲学。”对中餐的巨大包容性,《纽约时报》则说,中餐现在多为混合式,它有一个连字符:比如中国—委内瑞拉式,中国—挪威式,中国—马达加斯加式等。不过,这也使得很多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常常感叹,到了中国才知道在别处吃到的中餐与中国的中餐有很大差异。

  事实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过去20年也包容了很多西方元素。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从汉堡、炸鸡到牛奶、冰淇淋以及加了增甜剂、冒着气泡的新式冷饮,越来越多的西餐美味被中国人吸收。“亚洲时报在线”就此分析说,中国人在饮食习惯上所体现出的巨大包容性,使得“今天的中国可以更加自信地在世界上昂首阔步。在进行软实力竞争时,这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华人小餐馆成中餐推广瓶颈

  老华侨都知道有个“三把刀”的说法———菜刀、剪刀、剃头刀,这是早期华人移民的三大安身立命工具。中餐就是伴随着华人的海外足迹步步“扩张”的。很多人也都有印象,在中国改革开放初年,莘莘学子可以负笈海外时,有不少人“临时抱佛脚”,出国前匆匆忙忙到饭馆里面学艺,因为海外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背一口中华炒勺,就可走遍全天下。著名历史社会学者、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教授贝西莱分析说,华人作为外来人口,由于语言、文化障碍较多,中餐很容易成为谋生之路。

  不过,虽然数量庞大,但海外中餐馆的形象却常与外国人印象里中餐的“美誉”不太相符。英国美食杂志《餐厅》刊登2009年“全球50家最佳餐馆”名单时,英、法、美、西班牙等国餐馆占据了名单的前10名,亚洲只有日本一家餐馆入选,被称为中华软实力的中华美食无一家餐馆“入流”。美国《华尔街日报》则直言,在美国,人们总是把中餐馆和价格低廉、环境嘈杂等评论联系起来。

  卫生是中餐馆在国外最常被曝光和查处的问题。由于饮食文化不同,中国菜炖、炒较多,油烟较大,酱油、豆豉和一些腌制品、糟醉制品就西方卫生评判标准而言是“不卫生”的,此外也毋庸讳言,部分中餐馆的确存在厨房脏乱差的问题。在加拿大,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里时常有中餐馆卫生检查不合格的消息,法国公营电视二台在一年多时间里屡次报道中餐不卫生,直接导致了中餐馆生意的大幅下降,同时也引起了华人的强烈抗议。

  在饮食习惯上,中餐、尤其正统中餐也与西方饮食文化习惯多有互不适宜之处。比如,欧美国家的主流餐饮通常餐位较少,就餐时较为安静,灯光很暗,而正统中餐却讲究大开间、大台面,就餐时谈笑风生,灯火通明。另外,还有一些传闻让中餐蒙上阴影。英国学者乔治·罗伯茨在其著作《东食西渐》中说,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人一直固执地相信中国人无所不吃,特别是中国人吃被欧洲人当成宠物的猫、狗时“没有一丝迟疑”,仿佛中国人是以吃猫、狗和老鼠为生。《泰晤士报》说,虽然“中国菜”已作为当今英国常规饮食的一部分而被接纳,但似乎“固有的偏见永远存在”。

  与此同时,“开中餐馆”被海外华侨华人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使得中餐馆之间一直存在激烈的恶性竞争,这不仅使中餐沦为廉价美食,也让中餐的“文化品位”几乎丧失殆尽。比如中餐在英国是廉价午餐的代名词,吃一次麦当劳的钱就能在伦敦唐人街饱食一顿不限量的中式自助餐。不过,最近几年在伦敦的唐人街,高档餐馆也开始出现。两年前开张的“水月巴山”除了饭菜由地道的四川厨师一手包办之外,更有体现川蜀文化的竹制牌匾、盆景雕塑,再加上清雅的琴筝音乐,让每个食客都耳目一新。在伦敦皮姆里科夫高级公寓区的“湖南饭店”,饭菜地道自不必说,这里的老板甚至每晚只开设两桌雅座,老板亲自按人数、年龄背景调配酒菜,“私享独尊”的方式吸引了无数回头客。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