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温哥华华埠125年风雨路之一:诞生于歧视排挤声中

2010年11月03日 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3日电 综合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北美第二大的加拿大温哥华华埠,创建逾125年,且与温市开埠几同步发展。回顾百年风云岁月,的确不是风平浪静。在温哥华华埠开创125周年之际,《星岛日报》特发文回顾华埠逾百年走过的风雨路,重新联结华裔加国人(Chinese Canadian)的文化历史DNA,冀凝聚族裔共识,为下一百年基业扎根深耕。2日报道温市华埠开埠岁月,由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卑诗淘金热退潮,大量广东华工参与兴建横加铁路,该铁路加西总站选择落脚温市说起。

  华人漂洋过海淘金 人口集中华埠雏形显现

  百年前温哥华开埠时,刚加入联邦不久的卑诗是名副其实“英属哥伦比亚”,有殖民地身份。19世纪中叶的中国动荡不安,沿海地区的居民,不少都飘洋过海谋生。卑诗继加州旧金山后发现金矿,跟着更大力发展基建,例如兴筑铁道,这在1880年代像磁铁般吸引渴求到北美打工的中国人,涌至维多利亚、温哥华、二埠(New Westminster,又称新西敏)及巴克围等地;后不少华人留下生活,结合新流入华工聚居,慢慢形成华埠雏型。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简称CPR)1886年把支线总站伸展至温哥华,使温市成为新的交通枢纽,滞留此地的失业铁路华工,以及较早前参与淘金但金脉挖尽后的华人,纷转化为温市开拓先锋,把福溪旁边160英亩的树林地开辟为华埠。时维18世纪80年代中叶,亦即第一辆CPR列车1887年远道自加东驶入加西温哥华高豪港火车总站年份;此地华人就倚仗火车带来兴旺人气,在福溪沿岸一带开洗衣铺、杂货批发、银庄等生意,留下不走,终把北美新华埠建设起来。

  现今是高楼林立的温哥华布拉德湾(Burrard Inlet),是加西最兴旺地方之一,但130年前该处几与世隔绝,由最近的城市二埠前来这里,如果不是穿过9哩寸步难行的树林,就要通过30哩的水路,乘船沿菲沙河(Fraser River)绕过格雷岬(Point Grey),才能到达当时市中心布拉德湾岸边。

  直至1870年代,卑诗省经历过两次寻金热,维多利亚、二埠甚至远到卑诗内陆的巴克围(Barkerville)先后成为繁盛城镇,华人聚居成风。而布拉德湾当时仍停留木材出口中心地位,除有数家大型锯木厂,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只有布拉德湾南岸的固兰湖镇(Granville Townsite,今煤气镇)和喜士定(Hastings,今新布赖顿公园New Brighton Park),其余仍是荒地及树林一片。

  据学者考证,当时已有90个华人散布在布拉德内海一带生活,从事商业、家仆甚至妓女等工作。1883年,固兰湖镇更有由华人开设的华昌洗衣店,该店兼营海产;另外,也有为华裔伐木工人而设的澡堂(Wash House)。

  大批华工参与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 英文报纸现“华埠”一词

  据卑诗维多利亚大学荣休教授黎全恩表示,1885年以后,横贯东西岸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在满地宝(Port Moody)完工,翌年5月,铁路由满地宝伸延到温哥华固兰湖镇旁的水街(Water St.),15,000个遣散的筑铁路华工,滞留温市火车总站附近讨生活,不少华工在喜士定木厂(Hastings Mill)工作,另有华人在福溪旁几间临时工棚栖身。当时华人称近太平洋的温哥华为“咸水埠”(Saltwater City),与西边数十公里外俗称“淡水埠”的二埠,遥相呼应。而最早开发华埠的维多利亚,则俗称为“大埠”。

  而从1885年开始,加拿大政府向申请进入加国的中国人征收具歧视性质的人头税50元,而且后来逐步提高费用,到了1905年人头税加至每人缴交500元。

  到1886年7月,温市政府把福溪旁160英亩(约300公顷)森林土地,免地税10年租予华人,条件是他们要开垦土地。

  1887年,第一班CPR列车开入温哥华总站,而英文报纸也出现“华埠”(China Town)一词。当时,华裔人口约占温哥华总人口6.1%。CPR铁路竣工后,不仅华工失业,连带主流社会有部分白人因经济不景而把怨气针对华人,掀起反华情绪,认为华工留下群居将妨碍他们找生活;1887年2月24日,愤怒的白人烧毁华工在温市豪港(Coal Harbour)与卡罗街(Carrall St.)的工棚,要把华人逐离卑诗省。

  温市华埠形成初期,华人聚居于卡罗街附近的广东巷(Canton Alley)及上海巷(Shanghai Alley)地区。现年91岁的退役华裔加拿大陆军黄炳芳,还依稀记得他在小时候,每次走进广东巷及上海巷时,总见到里面密密麻麻都是华人,有些地方甚至见不到天日。他对《星岛日报》忆述道,还记得当时华埠赌档林立,门口都站着守卫,检查出入的人;另外在奇化街(Keefer St.)则有不少白人及华人妓女流连,令他印象深刻。

  交通业发展迅速地产升温 华埠东扩渐成型

  温市华埠开埠最初数十年间,在本地白人眼中,认为中国人聚居的华埠污烟瘴气,黄赌毒黑俱有,而华工终日留在家里抽鸦片,不懂英语的中国人足不出户,以及常有三教九流人士出入,加上妓寨,有白人觉得这些族裔是“异类”,渐生瞧不起之心。例如当时商家利源号,在温哥华华埠产制并营销一种“L.Y. Brand”的鸦片烟牌子,远销至北美其他地方。而加国在1908年才全面禁止鸦片烟。

  另一方面,19世纪末温市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也使华埠大受其惠。1891年开通的卑诗市际电车(BC Electric Railway: Interurban Street Car)总站车厂,设在华埠旁边卡罗街以南,带旺华埠。1898年,有不少华工聚居的二埠市中心发生冲天大火灾,二埠的华埠烧毁。后来二埠市府歧视华人之风愈吹愈烈,不少华人东移,索性迁居温哥华,令19世纪末温市华埠人口激增。

  温市华埠开埠以后,温哥华地产开始炽热,叶生等华商在华埠范围,即卡罗街、片打街及喜士定街大量置业,使到华埠逐步东移至片打街一带。叶生是卑诗的中国移民先锋,来自广东的他原在美国担任厨工与洗碗工,是淘金热把他吸引到温哥华来。

  号称北美地区最洁净华人区之一的温市华埠,最初由上海巷开始的。1898年,该处建成有500座位的醒侨戏院,成为居民社区活动的中心。1904年,叶生以5万元购入广东巷,把庭院改建成两平排楼宇式建筑,供人居住,下铺上居。那时在广东巷有25家店铺,包括餐馆、理发厅、洋服店等;1907年温哥华发生反亚裔及排华暴动后,就加设铁闸,以防再次排华时可关闸自保。

  由1890至1920年间,温市华埠商业活动集中在片打街,其中永生号和广裕隆都是大商号,西边是车站,南边是仓库和车厂,缺乏发展空间,只能沿片打街向东移。

  据卑诗大学历史副教授余全毅说,华人在卑诗省各城镇工作,有一些华工完成季节性的工作后,往往爱短期居停华埠,使华埠长期有廉价住宿需求。

  也有在温西桑那斯区居做家仆,可见华人也不只是集中在华埠生活,个别更转到市内不同行业谋生。

  华埠成形初年,华人多在卡罗街、哥伦比亚街、喜士定街一带活动。慢慢随着片打街各堂所的兴建而东移,尤其上世纪20年代,当维多利亚市的华埠没落,堂所陆续迁入温哥华,华人爱在喜士定街、片打街、奇化街、乔治亚东街合资购置物业,华埠中心区域陆续东移,直到歌雅街附近。

  今天温市华埠中心位置,大概不离南北向的缅街(Main St.。华埠初创时期,缅街名为西敏街Westminster St.),夹奇化街和片打街等街道的附近区域。(冯瑞熊 崔源明)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媛媛】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