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与父辈走相反的路 新一代海外华裔踏上回国归途

2010年12月11日 16:38 来源:中青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年轻有为的一代海外华裔正纷纷踏上回国路,他们在西方成长之后,返回父母离开的祖国,追求他们的财富与梦想。

  每天晚上,周柳建成(James Chau)都会出现在全世界数百万家庭的电视屏幕上。他是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著名的主持人。在中国,有1500万到2000万的观众收看英语新闻频道,频道信号覆盖了80多个国家,周柳建成的名字开始在亚洲各国变得家喻户晓。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出生于伦敦。

  自从19世纪,就有中国人定居英国,如今,这一人口数已超过40万。但今天有很多像周柳建成一样的年轻人打破了这种现象,回到中国经营新生活——这让父母一辈很吃惊,因为他们永远把中国和“痛苦”、“压迫”联系在一起。

  然而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他们根本没有踏足过中国,中国的过去不重要,未来才是最重要的。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如今大约有4.7万名英国人在中国定居——比2006年时上升了30%。这些来自英国的移民都在25岁到44岁,很多人都有中国血统。他们的父母当年也踏上过类似的旅程——只不过方向正好相反。

  周柳建成温文尔雅,很讨人喜欢。虽然他看上去像中国人,但操着一口英国上流社会的纯正英语发音。周柳建成在英国的私立学校读书,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还获得了剑桥大学硕士学位。他的父母来自香港和印度尼西亚,从小鼓励周柳建成树立对英国的归属感,对他决定回到中国大为震惊。但周柳建成从来没觉得自己适合待在英国。“学校里没什么中国男孩,我因为与众不同而常遭别人欺负。如果每天周围的人都说你是异类,你慢慢也会相信的。”

  周柳建成一毕业就跑到香港,但发现自己难以融进新生活,因为没掌握当地的语言。“在香港,如果你不会说粤语,别人就不把你当中国人看。”不过,周柳建成在香港的电视新闻频道茁壮成长,然后,他去了中国大陆发展。奇怪的是,这一次周柳建成觉得自己很快融入了新生活,“在中国,人人都能获得成功。你不需要会说中文,你只需要解放思想。”

  谭杰德在英国出生长大,他的母亲是马来西亚人,父亲是新加坡人,两人年轻时一起移民到了英国。和周柳建成一样,谭发现要融入英国本地人的圈子十分困难。“我长得像中国人,可又不是中国人;我有英国国籍,但长得又不像英国人。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从小到大,我的朋友很少。我只想尽可能地融入社会。”大学毕业后,谭和3个英籍华裔朋友决定去中国定居。“我的父母很难理解我的决定,”谭说,“中国在南亚各国的华人眼中不是理想的国家。父母脑中的这类误解有四五十年之久,根深蒂固,你很难向他们解释清楚。”

  谭的朋友奥利弗·卢从英国来到中国,只怀着一个目的:学习中文。他的父亲是出生在毛里求斯的中国人,母亲是马来西亚人。卢目前是美国媒体巨擘Zynga的市场部经理。当他告诉父母,自己准备前往中国时,母亲明确地表示“这辈子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儿子的前途就要断送在儿子自己手上了”。“妈妈说,‘我们举家搬到英国,就是为了给你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提供优秀的教育环境,给予你更多的机会,可你呢,又要回到中国去。’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让其他家人相信这对我来说是好事。但我一直没能说服妈妈。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大陆在外人的眼中形象并不好。大陆人不仅贫穷,还不讲礼貌——比如随地吐痰。但这些观点都过时了,属于老一辈人的记忆。像我这么大的年轻人从来没有这类偏见。我们来到中国,只会想,‘太棒了!我终于找到自己在中华大地上的根了,我想拥抱这片土地’!”

  人才招聘公司CCRC Asia北京分公司经理爱德华·皮尔斯曾一遍又一遍地劝一位英籍华裔申请者的母亲放心,中国大陆相当安全,因为后者坚信,她儿子一定会被坏人抢劫或者杀害。实际上,像北京这类大城市的犯罪率相当低,但鉴于中国在西方世界“恶劣”的人权记录,如今许多子女渴望迁回中国的海外华裔父母忧心忡忡。当然这些年轻人自己从不担心会被政府软禁或受到其他形式的压迫。奥利弗·卢觉得当地人对政府很宽容,很少质疑政府的行为。“在这里,批评政府就像批评父母一样,这么做会让你很难受。很多中国人对外面的世界并不了解,所以也对政治不感兴趣。”

  英籍华裔戴维·吴表示,总体上生活也没那么糟糕。“有时候,不能上Facebook和YouTube确实让我很恼火。尽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会浪费很多时间,还得装网络代理软件。但是,你会想,‘不能轻松登陆Facebook,这就意味着我被压迫了吗?’你不能上这个网站,可还有很多别的事情可以做。你可以自由地做生意,赚钱,养活自己。没有人会阻止你做这些。”

  周柳建成很享受在北京的生活,他认为北京是新的乐土。“这里就像24小时的真人秀,”他说,“因为这个国家是那么有朝气,这里就是21世纪的美国,一切皆有可能。当年我父母去到英国和如今我回到这里都是基于相同的原因——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把握更多的机会。富有冒险精神、热情似火的人会说,‘看,这就是中国,我要留在这里,为了成功而奋斗。’这就是中国梦。”

  (青年参考;文:克里奥·威廉姆斯;孙成昊译 )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