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华企要转变经营方式向多元化发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意华企要转变经营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2009年01月08日 1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8日电 意大利《欧联时报》1月8日刊发时评文章说,眼下经济危机导致意大利的华人工厂危机四伏,被拖欠货款或加工费的现象司空见惯,华人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这种困境,就得主动转变经营方向和方式,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文章摘录如下:

  眼下经济危机导致意大利市场环境不断恶化,华人所从事的制造业,餐饮业,贸易业也都在危机所带来的考验中苦苦挣扎。不少华人企业不得不选择无奈停工,而那些给意大利企业提供加工服务的华人工厂,看似尚能正常运转,实际上也是危机四伏。

  原来受危机影响,那些为意大利企业做附属加工的华人企业,被拖欠货款或加工费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一些实在不堪重负的华人工厂甚至被迫停产,只能关门大吉了事。当前,追讨所欠加工费,成了华人工厂经营者一件颇感头痛的事,即便是好话说尽对方仍然无钱可付,狠狠心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吧,所牵扯的时间和精力又让人望而却步。现代债务关系中的“黄世仁”只能忍受原本属于“杨白劳”的悲惨遭遇,想来难免让人露出一丝无奈苦笑。

  倘若不继续给意大利企业提供加工服务,不少华人工厂就面临着倒闭的命运,但是如果坚持继续下去,如若不能及时收回加工费,最终也只能是死路一条。当前华人工厂处于如此尴尬的两难境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意大利的华人企业大多数属于代加工型企业,虽然这些“意大利制造”的真正缔造者在整个意大利经济中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我们仍旧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类企业本身的致命弱点。

  代加工型企业完全依靠订单生存,订单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就是说这类华人企业只能算是意大利企业的依附品,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此弱势的经营模式,使得此类企业基本不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试想完全受制于上游企业的这类型华人工厂,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又怎么能奢谈发展和前途呢?

  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华人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被拖欠费用的困境,不能指望着对方善心大发,只能寄希望于从自身寻找出路。除了依附于意大利企业外,华人工厂还存在许多弊端,比如在同一地区大家一窝蜂地经营相同的行业,无形中反而激化了竞争的矛盾。再比如代加工型企业只是一味充当做苦力的角色,缺乏更多独立的技术支持等等。

  华人企业要想摆脱困境,获取更好的发展,就得主动转变经营方向和方式,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倘若我们的华人企业可以向多元化发展,优化经营结构,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局面,不仅现在所面临的困扰可以迎刃而解,华人企业未来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博源)

编辑:孙金诚】
    更多华人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