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人舞狮贺年历史悠久 首度亮相总统就职大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美华人舞狮贺年历史悠久 首度亮相总统就职大典
2009年01月30日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龙形狮队为好又多超市开幕采青。
参加纽约首届舞狮比赛的新派醒狮。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月30日电 据美国《侨报周刊》报道,牛年春节已经来到,又是舞狮热闹的季节,因为过农历年,舞狮是少不了的活动,不论华人或老外,对舞狮都特别喜欢。据悉,首位非裔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0日就职当天,华府中华会馆和黄氏武馆组织的民间团体受到邀请,参加了就职大典的游行。在美国总统就职大典中,华人的舞龙舞狮表演是首次出现在庆祝典礼上。

  舞狮队有幸参加美国总统的就职大典,是有史以来第一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华埠的舞狮团体均表示,相信这会提高中国狮舞在美国的知名度,是件好事。

  首届醒狮比赛

  讲起舞狮,得要称赞纽约洪门致公堂1月11日举办的纽约首届醒狮比赛,虽然有些武馆见到评判团成员均是行外人,怕有不公平之处而婉拒参加,但也有9队报了名(金狮队临时退赛),其中还包括两队武馆。

  何以要赞洪门办这次活动呢?因为他们目的是筹款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这次,主要是帮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所以他们一呼百诺,慈善团体和慈善家立即响应,比赛前已筹得10万元了。

  比赛于中午12时举行,天公造美,天气预报的大风雪为赛事让路,活动顺利进行。大会嘉宾州议长萧华、市议员刘醇逸、中国驻纽约领事王邦富先后在会中致词,对主办单位举办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大表赞扬。他们表示,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美国受到民眾热烈欢迎。能够办这项赛事,让大家加深对狮艺的认识,很是不易,相信赛事一定圆满成功。

  洪门致公堂总理李永耀、主席许健生表示,首次举办醒狮观摩大赛主要是让参赛队伍可在比赛中切磋学习,而且舞龙、舞狮、赛龙舟并列为著名中华传统艺术文化,顺势推广中华传统的舞狮文化。他们说,比赛目的是筹款,门票收入将全数送往中国四川地震灾区的慈善机构。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说,期待醒狮观摩大赛可以吸引更多游客驻足华埠,繁荣华埠振兴经济。

  比赛开始,打头阵的是叶氏龙形醒狮团,表演的是意喻打击恐怖份子的“毒蛇拦路”青,两名高个子武师都有很好的腰马功夫,形态生猛,劲道十足。另一传统狮蔡李佛鸿胜馆也演出了传统狮艺的固有风格。而来自布碌仑发强武馆的狮队则表演了少见的“蜈蚣”青。可惜三队均无缘入围。

  以表演新派狮艺为主的联合醒狮团、纽约洪青队和波士顿洪青队则受到评判的欢迎,分别获得2500元、1500元和1000元的獎金。其他参赛队伍还有费城队和哥大醒狮队,也有不错的表现。至于评判是否公平,则属见仁见智问题。身为香港国术总会成员,也是国际醒狮比赛裁判的鸿胜馆蔡李佛醒狮团教练李西文对于自己的队所拿的分数比业余的哥大醒狮队还少一分,感觉哭笑不得,也无可奈何。刚自中国大陆返美的洪拳师傅余志伟表示,这次比赛强调传统,但参赛队占半数是新派的狮艺,传统狮以腰马、劲道和形态为重,外行人是很难懂的。

  正如一些武馆师傅的顾虑,怕外行人评内行事,评判团六人均由侨领和赞助商组成,他们分别是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联成公所主席黄达良、福建同乡会名誉主席任积龙、今年市议员参选人陈倩雯、徐朱留弟、Sam Chang Joeson Ko等。

  醒狮历史沿革

  华人在美国的历史近150年,什么时候有舞狮的出现呢?暂无可考。记者曾在图书馆发现一只光碟,里面是旧金山某会馆庆典舞狮的情景,时间是1925年。影片所见,醒狮与现在的有很大分别,狮头硕大,是一号大狮。

  来美近50年的中华公所秘书黄伟钧表示,五、六十年代,每年春节期间,华埠舞狮庆祝,鞭炮由五、六楼挂到地面,烧得不亦乐乎,勿街、摆也街、宰也街铺著红红的鞭炮纸,有如一张厚厚的红毯,那像现在春节的样子,少了那种年味。他说,那时舞狮的武馆有虎爪派、竹林螳螂、忠义堂等。社团则有安良属下的永和堂、协胜属下的群英房、笃亲公所瑞狮团、大鹏同乡会的麒麟队等,他们舞完狮后还会“开盘”表演武术。“现在简单得多了,可能是少了鞭炮的缘故吧。”

  纽约唐人街很早便有醒狮在春节时游行贺岁,上世纪90年代之前,华埠几乎所有店铺每年开足365天门,不像现在,大年初一起休息两三天,加上有爆竹燃放,所以那时的春节,更加热闹,年初一那天,醒狮和麒麟,挨店逐铺拜年,采青收红包,鞭炮铺天盖地,一片喜气洋洋。

  说起采青,在华埠就没有大陆、台、港、澳及东南亚那些地方那么花样百出,有些花样甚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了。

  在纽约唐人街舞狮贺年,商家最多给一个装著2元、5元或10元的红包,除非有交情和稔熟的,才会摆出地青或高青,让狮子采采。至于“八仙过海”、“招财进步”、“五福临门”、“毒蛇拦路”、“虎洞穴青”、“桥头青”、“渔翁撒网”、“宝刀赠英雄”等青,在华埠很少出现。

  舞狮有所谓“会狮”,就是不同舞狮团相遇时,两头雄狮怎样“王见王”。

  纽约龙形拳馆醒狮教练刘康说,首先,两狮蹲步而前,舞狮头者握手,互递拜帖,然后退步,互行三叩首礼,再一左一右走过去。见面旰切勿舐尾、吊马、高举,否则没礼貌,想干架。他说,以往会狮打架就是由此引起的。此外,舞狮队经过其他武馆时,要行三通鼓礼,经过殡仪馆时,一定要停止舞狮和锣鼓,以示尊重往生的人。

  过去三四年,春节舞狮都出现过两队队员有意见而斗殴,警方对此严加管制,例如不准带武器舞狮,两狮相遇要礼让,若有打架事件发生,以后吊销舞狮准许证。所以,这两年来大家都相安无事。

  今年盛况展望

  由于移民日增,除了曼哈顿华埠有游行庆祝春节之外,法拉盛华韩社区数年前也举办了贺年游行,并成功申请了燃放爆竹。今年,法拉盛的活动提前在年三十,相信自有一番热闹。

  而布鲁克林的八大道、宾臣墟等华人聚居的地方,也会在春节期间举办游行,向商家拜年活动。

  据知,舞狮团除了参加游行贺岁之外,也应邀到餐馆、学校或服务机构表演。在华埠有数十年历史的温志明龙狮团每年春节都忙不过来。温师傅说,他们除了在唐人街之外,还应邀到长岛、新州、康州等地演出。

  龙形拳馆助教谢斐说,他们在年初一前往大学表演,此外,还有社团春宴、银行团拜等活动。但今年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舞狮订单是较往年减少了一些。

  牛年有说“牛(扭)转钱(乾)坤”,全世界受金融海啸的影响,我们就看牛年能否为世界,起码为华埠带来好运。

  而繁荣华埠总会,也像往年一样,举办两次庆祝活动:一是大年初一中午在罗斯福公园燃放爆竹及醒狮贺年;二是年初七的“春节爱心大游行”,这次的游行范围也是扩至格兰街和亚伦街。

  繁荣华埠总会会长田士锐说,中国新年庆祝可说已是纽约市重大节日之一,原因是得到纽约市观光局的支持,在该局的推动宣传下,纽约市民和观光客都想到华埠参加盛况。

  他说,因此,这几年来唐人街观看春节庆祝活动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而该会的努力,也得到主流社会的肯定。不过,他不讳言在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赞助活动的机构和商号较去年少了些,“但是我们还是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因为这是华埠一年之中最大,也最有影响力的庆祝活动,希望大家共同参与。”

  漫谈狮艺和舞狮

  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至于起源什么时代,则无从稽考。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曰:“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从文义看来,这是现代北狮的形状,并已流行于唐代。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没有狮子出产,有说是东汉时代从波斯传入,这种动物很得皇帝喜爱,于是就有狮子的塑像、画象、造象等出现,进而舞狮为戏。

  有说舞狮之源流系因古代农村瘟疫蔓延,人们为驱除病魔而舞狮,希望借锣鼓的声势和狮子的威猛驱走病魔,当时称为“年兽”,其后舞狮亦流传到现在,经过历代的改良变化,逐渐演变成现在模样。

  现在美国华人社区舞狮以广东狮为主,也就是南狮,南狮也叫醒狮,造型套路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狮子喜则欢而碎步,怒则瞪目急步,哀则闭目稳步,乐则跃而跨步,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

  据纽约龙形拳馆醒狮教练刘康说,醒狮分南北,北狮其头如生狮,毛像披发,以厚布制成,狮头与狮尾相连,舞狮者将狮衣穿起,头戴狮头,而舞狮尾也穿起尾部之衣,翘起狮尾,舞者曲腰,两手伸前微抱舞狮头者腰部,以形象来说,则像真狮,但由于身体为狮衣所规范,动作较生硬,不像南狮矫若游龙,变化百出,令人目不暇给。

  刘康表示,舞狮在近代一直在改良,最大的改动是近10年由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狮团变更的“南狮北舞”,就是南北狮的混合体。这种狮子以高桩为主,难度较大,也易生危险,跟传统狮有很大分别。

  据知,现在有不少国家和地区也采用“南狮北舞”,其中以马来西亚最风光,夺得多届国际醒狮大赛冠军。不过,近年中国大陆急起直追,拉近了距离。

  在纽约有多家分馆,10年前“海归”,在广东台山传授洪拳和狮艺的余志伟师傅也说,在广东,“南狮北舞”已压倒了传统醒狮,而且进步神速,高难度的动作较之马来西亚的狮团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据介绍,舞狮需要乐器配合,舞狮的乐器有鼓、锣、钹三种。刘康说,如果能够做到“鼓生、锣醒、钹问路”,就已经能够吸引大眾闻声而至。鼓乐要节拍明朗,轻重快慢有序,强弱急缓有因,要保留传统应有的敲击,又要加入新创的节奏,如能多加变化,使醒狮动作配合锣鼓,发挥应有的效果。(叶永康)

编辑:谢萍】
    更多华人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