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遭遇中国平板市场拐点 面临三重考验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外企遭遇中国平板市场拐点 面临三重考验
2009年11月13日 10:21 来源:中国企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对于众多跨国消费电子巨头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进攻还是观望,已不是问题。如何做深、做透,实现企业目标与市场份额的最大化才是外企关注的根本。

  近年来,在中国彩电市场上,欧美、日韩等消费电子巨头的身影不断出现,成为行业一股重要力量。以三星、LG、索尼、夏普、松下、东芝、日立、飞利浦为代表的外资企业,通过完善的产业链、趋势型产品、不断创新的技术功能,推动中国彩电业不断升级与创新。

  不过,面对中国企业在市场上发起的强势挑战,外资企业如何将在技术和产品上的领先优势,转化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海外决策总部如何评估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势与发展空间,也成为决定外资品牌在中国平板市场能否精耕细作的隐性因素。

  受累全球战略 索尼液晶亟待新突围

  与过去两年在中国市场采取“高举高打”激进式策略截然不同的是,索尼今年以来在中国平板市场的表现有点低调。而这种低调的氛围也迅速传导至终端销售市场,直接影响到其今年液晶电视的销售。

  本报记者注意到,与今年索尼在高清蓝光碟机上的资源投入力度相比,索尼在液晶电视上的投入大幅减少,在同样的中国市场上演了“冷热不匀”的现象。与过去几年索尼在液晶电视领域大规模投入的“我心目中的红”系列宣传和推广相比,今年在这一方面的收缩程度则过于激进。或许,“激进式投入、激进式收缩”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和市场竞争中成为索尼在中国市场上的主要营销手段。

  而与今年三星、夏普等同行在中国平板市场的销售继续保持增长相比,索尼的停滞一度还让人对其在未来平板市场的表现产生怀疑。作为全球彩电业的老牌领军企业,当年索尼在CRT时代所创造的规模与业绩,至今仍是许多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度。虽然在全球平板时代的起步晚于夏普、三星等同行,但索尼仍然凭借其多年来形成的惯性优势与发展动力,快速切入平板市场竞争的浪潮中,并从转型初期至今一直朝着全球彩电业务全面扭亏为盈的战略目标迈进。

  扭亏为盈,全球化的决策与布局,或许是今年索尼在中国平板市场表现的深层次原因。中国作为全球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需求空间最广阔的主力市场,更承担起了索尼彩电盈利的重要职能。而减少投入和费用支出,则成为与扩大市场销售规模和提升利润的两条有效路径。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和商机,过份强调了收缩而忽视了大手笔投入,让索尼没有退步,却给了竞争对手让出了强势出击的空间和机会。

  等离子遭尴尬 松下平板出路陷迷茫

  相对大块头的DLP(背投)电视,本世纪初PDP(等离子)电视曾一度是平板电视的代称。作为等离子电视的始作俑者之一,松下一度被誉为等离子之王、平板电视全球霸主。但随着LCD(液晶)面板在电视中的应用,等离子走上了一条日薄西山的下坡路。

  今年上半年,日立与LG电子有关PDP电视专利权纷争告解,事实上已宣布了“PDP电视的死刑”。“谁还会为过时的东西纠缠不休呢?”一位在彩电业从业十多年的业内人士道破玄机。正因如此,有消息称松下将其50余项等离子电视专利权免费“贡献”,与中国的海信、长虹等厂商“分享”,试图延缓PDP电视退出的步伐。

  种种迹象表明,坚守者的立场已经开始发生动摇,孤独的松下正在加快迈入液晶电视产业“大家乐游戏”的步伐。日前,松下将本年度平板电视销售目标调至1550万台,同比增幅达54%。松下的底气来自于今年4至9月份,平板电视销量同比增幅达47%,达到718万台。这一业绩增长的背后,LCD电视功不可没。

  据日媒报道,松下PDP面板工厂尼崎第3工厂将于11月开工投产;报道同时称,明年7月松下姬路LCD面板工厂也将正式投产。尽管松下方面没有明确针对两工厂3年内1950亿日元投资的具体计划,但外界普遍认为“姬路液晶面板工厂将占大头”。另一份消息称,2012年松下计划将尼崎第5工厂PDP产能提高到1000万台;而2012年之前,松下姬路的IPSαLCD面板工厂生产规模则有望提高到2000万台。如此构成2012年松下平板电视面板产量突破3000万台的“赶超三星作战计划”。

  但这一切取决于明年投放市场的等离子3D电视、ED液晶电视能否一炮打响,还取决于作为上游面板生产厂商的松下,能否接到下游整机厂商的面板订单。1000万台等离子面板、2000万台液晶面板绝非松下彩电所能“独吞并消化”,而三年后中韩面板产业同样面临着开拓外需、避免产能过剩的问题,整机厂商们会“舍近求远”吗?零关税的国内采购会让步于关税及进口物流成本不菲的“日本原装面板”吗?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