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夸大的谷歌“侵权门”(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被夸大的谷歌“侵权门”(2)
2009年11月30日 09:53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让书永远活下去”

  谷歌的图书馆计划开始于2004年。这一年,谷歌开始寻求与图书馆和出版商合作,大量扫描图书,欲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图书馆”,使用户可以在线浏览图书或获取相关信息。

  这个想法源于谷歌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当时,面对众多反对者——布林认为反对声音几乎全部出自出版商以及部分畅销书作者——谷歌图书馆计划依旧上线。

  在布林看来,谷歌图书馆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至少许多冷门的学术著作,在断版以后,可以通过谷歌图书馆平台继续销售,从而让有需求的读者能继续阅读。”

  布林不希望这些冷僻书籍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之外。而现状是,面对这些冷僻书籍,如果不稍加“干预”,淡出、继而消绝几乎是不可避免。

  在近期的《纽约时报》上,布林阐述了他的担忧:现行的纸质书籍再版,必须达到数千本的起印数。对学术著作而言,这往往是难以企及的条件。许多好书与读者再次见面的机会因而变得极为渺茫。

  记者了解到,对于这些难以再版的书籍,人们只能在少数图书馆(往往是一流学术图书馆)、二手书店找到。而随着岁月流逝,不可避免地,仅存的几本书也只能慢慢腐化,或者在大火、洪水或其他灾害中失踪。

  2004年12月14日,谷歌对外宣布,将与英国和美国等地的多所著名图书馆进行合作,启动“网络图书馆”计划。

  据媒体报道,至今约有1000万册的图书已经被谷歌扫描、影印,并予以公开。这其中包括至少570位中国作家的17922种作品。

  然而,谷歌图书馆并没有随着上网书籍增多而得到人们的认可。相反,图书馆计划上线伊始,即遭至美国作家协会和出版业联合会的起诉。

  作为起诉的依据,作家协会和出版业联合会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由于谷歌将无数绝版图书免费放置在网上,数字图书馆的工程或许会让出版商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

  2005年9月,美国多家图书出版商和美国作家协会再次起诉谷歌,指控其图书扫描项目侵犯作家版权。

  直至5年后的10月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发表言论说,德国拒绝任何受到版权保护的图书被扫描。

  默克尔的观点也得到了法国认同。几乎是同一时间,之前法国国家图书馆与谷歌达成的数字扫描协议引起法国公众的普遍不满。此前,法国国家图书馆就曾牵头欧洲19所国家图书馆负责人,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抵制谷歌。

  这个被互联网评价为“让书永远活下去”的谷歌图书馆计划,因而5年来一路曲折。

  2008年10月,在与美国作家协会和出版业联合会达成的一份庭外协议上,谷歌计划为图书版权登记者支付共计1.25亿美元。据此,作者和出版商在谷歌登记他们的出版物,每件将会收到60美元以及63%的收入。

  这个协议,也就是而今令中国作家大为光火的60美元和解协议。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