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层出凸显科普困局 电视被指传播伪科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神医”层出凸显科普困局 电视被指传播伪科学
2010年06月18日 10:0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科学史学术权威江晓原称根源在于国人对科学无反思精神;医学是非精密科学容易给“伪科学”以可乘之机

  “绿豆神医”张悟本倒了,但人们时刻在担心,下一个张悟本的到来。

  随着一本本养生名著长期占据畅销榜又悄然下架,随着胡万林、“刘太医”到张悟本一个个民间“神医”迅速蹿红又轰然倒掉;随着有媒体热心宣传又有媒体积极揭露;人们发现,就在现代人不断增加对科学养生知识的渴盼和需求时,伪科学攻入公众意识却几乎不需要任何门槛。

  对于张悟本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公开表示,如果有最基本的科学素质,绝对不会相信吃茄子、喝绿豆汤、吃白萝卜就可以治所有病。

  “这些年来,不管是什么,只要一戴上科学的帽子就好骗”,在国内科学史权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看来,一系列“神医”能红火,凸显了现代社会的科普困局。“传统的旧科普模式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在市场和资本的作用下与电视媒体、出版社产生相互迎合。”

  从根源上说,伪科学天生就有比科学更大的可传播性。如果国民不愿放下传统对“科学万能”的盲从,如果科学界没有自己真正的“明星”,如果科学不去积极占领传播的阵地,“张悟本们”还会层出不穷。专家预测,除了医科之外,这种披上“科学”外衣的骗术将来可能在一切非精密学科出现。

  文/图 本报记者邱瑞贤(署名除外)

  余波不息

  有什么能管住张悟本们?

  正是由于在被质疑前曾得到过千万人的追捧,张悟本如今的倒下才产生如此大的惊动,以致余波久久难息。

  在张悟本的“大本营”北京,他作为“京城最贵医生”,“信众”排队数年才能拿到一个号的风光早已不再。5月28日,卫生部首次公开否认张悟本的“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身份,曾经被无数人膜拜的悟本堂暂停营业,甚至在数天前因为属于“违章建筑”,而被连夜施工、摘牌、拆顶。

  在全国范围内,6月初以来两周间,张悟本及其“绿豆神话”倒塌的最大反应,就是养生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悄然“被下架”。连日来,随着真实身份在各大媒体的陆续曝光,“神医”张悟本被迅速打回“原形”,他的“名著”也遭到了全国书店的“唾弃”——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地,各大书店都纷纷将该书撤架,并继续接受读者退书的赔偿要求。

  “到底他们是否信得过?”人们不仅只看到了一个张悟本。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媒体,至今还有大量养生类书籍和养生大师们长期占据畅销榜,并红透半边天。有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有接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类图书,书目上千种,占去了出版图书总量的80%。

  在“中医骗子名人堂”网站中,网友们甚至为甄别真假“神医”总结出了规律——“骗子有9宝:出书、上电视节目、卖保健品/ 药、非法行医、到处跑、学/简历造假、开公司、开培训班、搞安利式的直销。”

  在政府部门层面,“张悟本事件”更是余波不止,6月初,新闻出版总署出新规,规定养生书必须引入专家审查制。除此以外,还附加上出版社必须具备卫生部门认可的资质、不合格图书将由出版社召回或停售等严厉出版新政。新规一出,引来各方热议,怎样的“专家”能为养生书把好关成为争论焦点。磨铁公司总裁沈浩波首先发声:“谁来审?怎么审?”行内担忧,审批程序太严格,会压制行业的发展。

  北京朝阳法院则特意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发现近两年来,中医养生保健经营企业引发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服务合同纠纷案件63件。因此法官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规范保健养生行业的试行标准。据了解,目前我国保健机构的界定标准模糊,对于哪些机构属于保健机构,保健机构需要哪些资质,进入保健行业需经哪些审批程序缺乏规定。这导致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准入门槛过低,许多美容院、洗浴会所,甚至发廊,都以“中医按摩”为旗号招揽生意。

  “事实上,这些想法都无可厚非,但并不容易操作。首先,标准就很难界定。比如对养生保健类书籍的审核,什么样的专家组才能确定有鉴定所有新理论的资质和精力?” 国内科学史研究权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说。

  推手群体

  电视更适合传播伪科学

  在社会各界对张悟本事件进行种种反思的同时,也有人反向质疑,当初是谁把张悟本推上神坛的。

  “那些在书店里被码成高高的圆柱状,摆在最显眼位置推荐的养生保健书,我是从来不看的。”江晓原说,与出版社多年打交道的经验并对其幕后资本运作的了解让他知道,“时下有些书属于不看,也完全不会有遗憾”。

  事实上从一开始,张悟本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大红大紫的背后,一系列幕后推手的身影逐渐明晰。2009年8月,图书策划人贺雄飞看中了张悟本身上的商业价值。于是,就有了那本为张悟本量身定做的、后来让他红遍全国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时的张悟本已经是被冠以诸多头衔的专家了。随后,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请他以教授之名坐堂,而图书出版商则把张悟本迅速包装成“卫生部高级营养师”。

  不到两年,张悟本就从一个下岗的纺织厂工人被包装成了“神医”,成为文化公司、出版商、发行商的摇钱树。

  “这个事情很复杂,除了书商的推动,电视台的平台作用也不可忽视。”江晓原说。公众最鲜明的印象是,自从2010年2月上了一次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的节目后,张悟本就一夜成名,从此红遍全国,慕名前往求诊的“粉丝”呈几何级增长。

  有调查显示,在目前的电视节目中,养生保健电视节目收视率长期稳居前三位;除了央视外,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几乎都有开办养生保健类节目。这些电视台的节目,几乎成为一系列“养生明星”的专用平台,张悟本、林光常及李培刚等大众曾熟悉的“明星”在成名前,基本上都有在电视台的养生保健类节目中亮过相。

  “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和电视能拉上关系。”

  “我自己其实7年不看电视了”,江晓原说,他赞成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观点,科学本质上是抽象的,而作为大众媒体,电视不适合用来传播抽象的东西。“出于受众的组成考虑,电视最适合传播的东西就是娱乐,而科普实际上是不适合由电视来作为传播工具的。”

  前几年,在全球都拥有大量观众的Discovery频道负责人访华,当被中国媒体记者问到“你们如何制作这样优秀的科普节目”时,该负责人立即纠正道:“我们制作的是娱乐节目。”

  “买本书买张报纸都需要成本,但是电视对受众要求的成本几乎为零,因此这决定了在电视受众中,收入和教育程度都比较低的人群构成了最大部分。”江晓原认为,收视率这个刚性要求,促使电视有强烈的迎合受众目的,而时下养生热的兴起则使“张悟本们”本身就成为一个可利用的对象。“双方是互相利用,互相迎合。”

  何以蹿红

  打扮成“科学”就好骗

  既然电视媒体并不适合作为科普的工具,为何近年来被用科学包装的节目越来越红火?江晓原认为,这与我国传统的科普观念有关,老百姓习惯了崇敬科学,却并不理解科学的本质,因此伪科学才能大行其道。

  “国人对科学的崇敬和信任根深蒂固,因此希望科学家能用一切通俗的方式来‘传道’。长期以来,在科学家和大众媒体的通力合作之下,营造出了科学和科学家高大、完美的形象。这种形象至今深入人心。”

  江晓原认为,基于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公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现实,在中国形成的传统“科普”概念,也是一幅类似的图景:广大公众对科学技术极其景仰,却又懂得很少,他们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仰望着从天而降的伟大的科学家们,而科学家则将科学知识“普及”即“深入浅出地”、单向地灌输给他们。

  正因为长期都是“单向”的传播,受众从来不会想过,科学是可以被质疑的。江晓原说,我国甚至专门有一部《科普法》,“为什么没有‘哲普法’?对于培养人生观来说,不是普及哲学更重要吗?科学只是用来做事的,而我们的社会更需要的是做人。”

  “因此我们是否需要反思——也许因为科学的地位被抬得太高,所以任何欺骗行为只要戴上科学这个‘帽子’,都特别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并达到目的。”

  “不难发现,媒体和各方面推手把一个养生专家包装成功把他推到公众面前时,这正是符合传统科普方式的传播:你只要相信,不需要质疑。”江晓原说。

  他认为,类似事件的增加在促使人们必须尽快更新科普观念。只有对科学有全面正确的理解,才不会盲从。真正的科普应该是科学文化的传播,普及内容应该包括对科学的反思和质疑。

  “比如你要知道,科学很先进,但是用科学制造的毒奶粉也是成果之一。科学不是完美的,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科学可能会被滥用,并产生负面效应。”

  “只有理解了科学,你才不会盲目相信科学,才会在听到绿豆能治病这样的观点时产生应有的质疑,而不是只要看到他的一个专家身份,就迷信权威。”江晓原认为,相对于揭穿一个张悟本来说,在国人心目中普及科学文化的道路任重道远得多。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