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摘》文章:扮“上流社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中华文摘》文章:扮“上流社会”
2009年01月09日 1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无上流。

  相对于西方延续百年的上流贵族制,所谓的中国上流社会也只是一种形容,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他们还在学习、探索、建设中国“上流”社会的基础、形式与规则。

  他们包括权贵、新富、知识精英、艺术家与娱乐明星等以低调谦称的人群。他们群聚于某些权贵集中的中心城市,活跃于某些以奢侈为荣的场所,以名牌、名人、派对相佐,豪掷自己的资本:金钱、青春、身体、才华,或者情商。他们是观众,也是演员;他们自谦是半上流社会,其实充其量是“扮”上流社会。外人看似荒诞,但人家自娱自乐。

  在人人梦想进入上流社会之时,总有人沦入下流社会。他们不仅要承受资源短缺带来的物质压力,还要遭受白眼,承担精神上的双重挤压。为下流社会辩护,就要积极在基本权利、人格尊严、生命机会上寻求公理,完善和规范社会阶层流动通道,让下流社会和上流社会能互相流动。

  事实上,什么“流”的社会都不重要,因为:好生活,不入流。

  中国人的上流前景

  文/胡赳赳

  中国无“上流”

  章诒和先生去医院看朋友,她的惯例是亲自下厨,备齐四样菜品送至病房。她讲对美食的热爱和研究以及拥有一手好厨艺是大家闺秀的必备技能。有一次新周刊记者跟她聊天,她说:“北京的四合院都应该拆掉,现在的人不配住。”语意之尖刻绝望,一时令人回不过神来。她的书在香港出版时名字叫《最后的贵族》。

  在书中,章诒和这样描摹她所见过的康有为的70岁的女儿康同璧。那时康同璧站在由梅兰芳送给章诒和家里的8株梅花前久久不愿离去:“她身着青色暗花软缎通袖旗袍,那袍边、领口、袖口都压镶着三分宽的滚花锦边。旗袍之上,另套青绸背心。脚上,是双黑色软底绣花鞋。一种清虚疏朗的神韵,使老人呈现出慈祥之美。系在脖子上的淡紫褐色丝巾和胸前的肉色珊瑚别针,在阳光折射下似一道流波,平添出几许生动之气。染得黑玉般的头发盘在后颈,绕成一个松松的圆髻。”

  1925年到1940年,在《纽约时报》驻中国的首席记者阿班眼里,中国是一个饱受内战外辱的国家,但并不妨碍他热爱这个国家的北平、上海、广州和东北三省。他既在长途轮渡和火车上经历过疲惫而难堪的旅行,又在北京、上海的派对和名流俱乐部中度过奢华、优雅的生活。他住着四进有五个院子的四合院,在第一个院子里观景,在第二个院子里写稿,在第三个院子里睡觉,在第四个院子里用餐,第五个院子供下人使用。他在《我在中国的岁月》中描述说:“这栋中式房屋因这些院子而生辉,更显得美轮美奂……入夜时,但见每条走道旁都垂挂着一盏盏大红灯笼。我的家,真像是中国式的仙境。”

  不媚俗,无上流

  中国的上流社会原本是一个杂交来的结果,既有传统遗老遗少的底子,又有西方殖民后西式生活的风气。聂华苓在《三生影像》中就描述过中国的诗人(她祖父)和客人一起躺在床上吸鸦片、互相朗诵诗歌的场景,而她在门外偷听。这是民国时期的大武汉,她的母亲陪她去花花绿绿的洋布行里挑料子做衣服。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艾本斯坦写过一本叫《势利:美国当代上流社会解读》的书,对上流社会的讥讽之辞溢于言表。但从中不妨可总结几个上流社会的关键词:派对、名校、时尚、艺术、俱乐部、品位、职业等等,也许还有性与丑闻。美国人在构建自己的上流社会,以抵御欧洲人对他们的鄙视。但这没有什么好比的,把“粗俗”送给美国人,把“媚俗”送给欧洲人,是再合适不过的礼物。关于粗俗和媚俗的类比,东欧作家米兰•昆德拉有更精彩的阐释。他直陈:无产阶级是粗俗的,而资产阶级是媚俗的。

  类似的对比还有:大众是粗俗的,精英是媚俗的;下流社会是粗俗的,上流社会是媚俗的;平民是粗俗的,贵族是媚俗的;无知是粗俗的,知识是媚俗的;没文化是粗俗的,有文化是媚俗的;主流是粗俗的,另类是媚俗的;生活是粗俗的,时尚是媚俗的;欲望是粗俗的,精神是媚俗的;富是粗俗的,贵是媚俗的;性是粗俗的,爱是媚俗的;保守是粗俗的,前卫是媚俗的;炫耀是粗俗的,低调是媚俗的;土鳖是粗俗的,海龟是媚俗的等等。

  “对地位的高级精致的迷恋”是艾本斯坦总结得最好的一句话,这句话可谓是上流社群的集体写照。这与中国的一个略带上流社会情结的作家洪晃的话不谋而合。她说:“他们都在跟自己的声音和身份热恋着。”她描述了一个场景:这天请客的是一位英国上流社会的夫人,可能还有个什么爵位。这夫人是个大“闷棍”,可以没有语调地自说自话一个多钟头,特别是关于英国上流社会的花园,只要你问一句:请问花园里面到底应该种什么样的月季?她就开始滔滔不绝、平声调地演说。你可以闷头吃饭、上厕所,甚至找个漂亮服务生在卫生间作爱,把这些动作都完成后回到座位上,保证她还在说她花园里的月季。最后洪晃总结说:“我发现这个毛病在上流社会很普遍,上流社会的人比较喜欢听自己说话。”

  在心理上、身份上的投射是上流社会的一个典型标志。一个纽约来的艺术工作者在北京的金鼎轩饭店讲了哈佛大学的一个笑话:问换个灯泡需要几个哈佛毕业生,答需要11个——1个换灯泡,10个喝彩。微软中国总部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正在绞尽脑汁将孩子送进人大附中,因为进了这里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北大。名校教育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进入上流生活的一个重要法则。

  艾本斯坦关于“势利”的描述,用中国人的话讲就是“瞧不起”。有钱人瞧不起没钱人,不用工作的人瞧不起穷忙族,世袭富豪瞧不起白手起家。“瞧不起”只是一方面,上流人士更多的是“比讲究”,在任何一件事物上,要更高级,尤其是看起来很无聊很无趣又很无用的事物,这就出现了上述花园里的月季怎么种这一幕。

  “比讲究”就是一种源于身份意识的媚俗行为,任何华丽的冒险、奢侈的铺排、极致的浪费都与此有关,所以上流社会向来规矩多,既随心所欲而又繁复没有自由。

  有上流,无社会

  上流是这个社会的溢出物,他们不在普通公众的视野,但却与艺术、哲学是近亲。因为艺术与哲学作为精神性的产物同样是社会的溢出物,与实用主义无关。所以有人说,什么是上流?就是你作为平民的理想都实现后剩余的理想。

  人们嘲笑的往往是“半瓶子水”、“半上流社会”,是他们在“扮”上流社会,进入公众视野,企图通过粗俗来媚俗。

  当“中产”成为热词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小资”这个群体正在消失,它变成了大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热爱生活的人们的代称。成功人士们则正在躲避“小资”这样的称谓。

  扮上流社会的人们是新时代的“于连”,名牌、名人、派对相佐,豪掷自己的资本:青春、身体、才华,或者情商。可能到头来成为“混子”,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也可能成功跻入上流。更多的人,是名与利的共谋犯,为了赚钱,或为了出人头地。

  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是富人们成形的30年。因为一个绝对权力并未被打破,资源配置控制着这个社会富人的形成:城市化使开发商主体成为绝对富豪;沿海、华东的开放使得这些地域先富裕起来;对矿产的开采使得山西煤老板名扬天下;只有IT富豪是拿着海外VC的风险投资,产生了一批非传统意义上的年轻新富。

  准确说来,整个经济运行体围绕着他们转,他们是消费的主体,但却不是上流社会,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耍上流”。“耍上流”要等到他们的子嗣和亲属,也就是“富二代”形成之后,送出国培养、接班、掌管大业。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一个贵字,标出了上流社会的心态。唯其贵,方能区别于富。还不能傻,要有文化和艺术的鉴赏力,方能一跃上流。我们刚刚嘲笑完“暴发户”和暴发户心态,还处在对上流社会望梅止渴的地步,一个上流社会的阶层远未形成。

  混乱,但却最富有活力。这既是中国当代的指征,也是全球对中国的一致看法。在网上也曾经充斥着关于上流社会的大辩论:易烨卿与周公子的天涯社区论战。前者因鄙视穷人而遭到后者的追讨,两人的“炫富帖”引来了20多万人次的“观战”。

  网上有网友对上流社会的粗浅的定义,照录如下:上流社会是分地域的,一般通俗来讲就是自己的资产到达一定数值不用工作就可以尽情享受生活!或者是每年的工作所赚取的金钱足够你来维持享受生活所付出的高额价格!网友补充了与贵族的区别:区别在于贵族是世袭的!而上流社会的圈子可以通过本人的后天努力而跻身于上流社会!连连使用的感叹号很有意思,似乎在分享与惊叹一个发现。

  白马非马,上流社会不是社会。所谓上流社会是一种形容,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因此,它必然很难浮现于公众的视野中。但我们可以说,你能在中国的城市中,找到种种“上流美”的痕迹,不择手段跻入上流,惟独没学会上流的精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顶天立地,是谓上流。可我们看到的往往相反:富贵必淫,贫贱必移,威武必屈。

  要想争上流,需要修习之处还很多,正如杂志的栏目设置一样:社会、文化、财富、生活方式,还有礼仪,都得学习。中国人的上流前景是令人乐观的,但不知与其道德前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中国人之前穷怕了,现在富怕了,所以必争上流。中国人的上流前景不应该往前看,而是往后,运用的是“后视镜”原理。五千年的文明历程、帝国的礼仪之邦,留下来的都是上流文化。中国人梦想跑步进入上流社会,事实上是一种返祖术。

  扮上流指南之扮上流20要素

  文/胡斐

  1.不能穿秋裤。即使冻得鼻涕直流,也不要在西裤里穿上一条秋裤,弯腰时露出一条秋裤边,多丢脸哪!实在冷得不行,偷偷穿在裤子里面?算了吧,上流社会对裤子的长度是有很高要求的,男士裤子的长度以从鞋尖算起的第三个鞋带眼为宜。女士么,等到要外出滑雪的时候,才能套条秋裤保暖,其他时候还是用丝袜硬撑吧。

  2.去掉所有衣服上的Logo。还想把西服牌子留在袖口,以昭告天下新买了一件阿玛尼吗?上流社会从不这样干,他们的衣服都是在法国或英国几家裁缝铺订做的,绣有他们姓名的首字母。即使你的西服并非订做,请保持袖口的扣子一定要是真的。因为这样,你就可以解开扣子洗手,如果是假扣子,在有人给你递热毛巾的五星级厕所里可是要出丑的。

  3.拥有一些特殊场合的夹克和外套。像英国的上流绅士们一样,一定要备齐一套射击服、一套骑马服和一套猎装,因为这些都是“绝大多数人从来不会有的”,它们可以把你和普通阶级迅速区分开。当然,还要有与之相配的帽子和靴子。穿这些服装要绝对注意的是,马甲最下方的扣子不能扣上,夹克口袋上的遮盖要放进口袋内,手绢要叠放在袖口里,而不像晚宴时候那样,叠放在上衣口袋里。

  4.有几套运动装。即使不运动,看上去也要有经常去运动的样子,而且要有一副“我有钱,我也有闲”的气质。显得刚从健身房出来,或者刚刚和商业伙伴打完一轮壁球。如果是家庭主妇,专门的瑜伽服显然比家居服看上去更健康。

  5.不会挂挡就不要开保时捷Boxster。真正的上流要么懂得玩车,要么就有自己的司机。如果他们自己开车,更看重的是车的操纵性能、路面附着力、偏航性、马力等等。如果考的是C牌,硬要开性能优异的豪华汽车,可能连拐弯都很困难。另外,不要把汽车内布置得跟布尔乔亚的起居室一样,这属于小资的表现,不是上流。

  6.被邀请参加最新的展览、慈善聚会和奢侈品发布会。如果被列入邀请名单,那么意味着你的身份便与众不同。在这些场合要尽量让摄影师捕捉到你的身影,以便有机会登上各种杂志的社交版,但要表现得是不经意间被拍到的。别人问起时也要用:“嗨,瞎凑合!”来表示谦虚。这些场合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你的熟人,但不和他们讨论工作或投资,你们是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才在这里遇见的。

  7.有多余的精力需要发泄在旅游上。与一般中产阶级不同,上流们的旅行不是为了从工作中解脱出来,而是去发泄多余的精力。他们去勒图凯打高尔夫;去马来西亚潜水;去日本泡最好的温泉;去西属加纳利群岛游泳。并且可以有长达6个月的时间浪费在欧洲,按照英国18世纪大旅行者的路线游历。

  8.经常举行家庭烧烤聚会。烧烤聚会的前提是至少有一个超过100平米的花园,全套烧烤装备。不仅如此,在烧烤的同时还要做到驾轻就熟,显得你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幼年时家里就有举行烧烤派对的背景,你在游泳池边度过了好几个这样的生日。来参加派对的都是家中至交,其中不乏各种上流权贵人士。

  9.做客时记得带上橡皮球一枚。《名流》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你已经与某位上流人士结成亲密关系,被邀请去他的乡间别墅做客时,带上一个橡皮球是高明的举措。如果有孩子,你可以和他玩拍皮球游戏;如果他有狗,则可以丢球给它玩耍。以朋友的方式对待他的孩子和狗,是融入他人家庭的最好办法。

  10.善于选择合适的慈善机构。参与慈善已经不仅是进入上流的敲门砖,还要看你怎么选。天涯那个关于上流生活的名帖里,“周公子”曾表示,他从不捐钱给希望工程,而是捐给中华慈善总会,以彰显在慈善机构选择上的品位。

  11.具有一定的古玩鉴赏知识。对古董的收藏以及各大拍卖行的新信息,总能信手拈来说出个门道,也经常出席一些拍卖行的小型拍卖会,手头有一些时下热门,却又不算太贵的精巧藏品。阅读过一些古代文明的书籍。对时下热门的古文化新潮也非常了解。虽不如名家对其的解读深刻,但一定要有一本自己非常喜爱的人生哲学书籍,以为谈资,不管是《庄子》还是《老子》。

  12.讲话时经常蹦出外语单词。在谈到金融、投资、职场时,英式英语听上去严谨高贵;运动中夹杂一些美式英语的专业词语,立刻显示出你是此项行家;描述一个品牌或吃大餐时,用法语准确读出名字,你的时尚品位立刻能够得到加分;如果再夹杂一些当下流行的德国口音,那么你简直就是个中翘楚。

  13.说“lavatory”而不是“toilet”。如果你在饭桌上小辞一会,尽管使用了“请原谅”,却把厕所称为“toilet”,立刻显示出你是个中下层人士。拜访外国政要、商界名流或学术权威,最好始终坚持使用“lavatory”。女士们可以使用“化妆室(powder room)”或者直接说“我要去给鼻子补点粉”。

  14.在适当的场合适当八卦。故作矜持不是个好主意,满场像兔子或蝴蝶一样乱窜也不是明智之举,最好能在恰当的圈子里,恰到好处地提到一些骇人听闻的轶事,比如某位董事的怪癖,或者某位电影明星的童年趣事。但不可处处显得太损,因为你不知道当事人是否就在同一场合,或者听众中是否有他或她的朋友,要让人觉得这是你见多识广,而且和多位大人物有很多来往。

  15.拥有丰富的夜生活,当然不是麻将。天哪!足浴、麻将、桑拿怎么可以算作夜生活?属于上流阶层的应该是音乐会、歌剧或者家庭读书会,请人来家里唱场堂会。上流社会更注重隐私和文化品位,并不是说他们就不玩那些普通人的消遣,而是这些服务他们都可以请人上家里来做,完全不必出门和人挤作一团。

  16.会玩桥牌和桌球。能增强体能的户外运动固然是一种消遣,高级智力游戏和绅士运动也必不可少,哪怕只是装装样子。这两项运动除了家里有空间可以举行以外,一定是在私人会所或俱乐部里,有专人端茶倒水计分。

  17.去吃夜宵。把路边排档、港式茶餐厅和粥粉面都从脑海中删除,这里的夜宵指的是“supper”,是在早餐(breakfast)、午餐(lunch)、晚餐(dinner)和下午茶(tea)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时尚感的加餐,一定要在晚上去过剧院、听过音乐会之后举行。通常以一些不太油腻的健康小餐及水果组成,谈论的话题是刚刚的那场演出。

  18.喝过好酒并能说出个所以然。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红酒不可以干杯,要靠看、闻、品来了解酒的好差,然而还是有人喜欢在名贵红酒里加上西瓜片或柑橘片,往伏特加里兑绿茶。见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制止,并且说出美妙的酒应该如何品尝。说出几种价格昂贵的法国酒庄出产的名酒,以及适当指出,红葡萄酒的温度该在15C°或16C°;白葡萄酒的温度该在7C°或8C°最为理想。

  19.吃有机食品而非鱼翅燕窝。没错,上等的鱼翅、燕窝都是显示财力的东西,但要知道,这是上流社会瞧不起的暴发户行径。现在真正的时尚是环保,与动物有关的珍贵食材还是少碰为妙。真正的上流喜欢吃健康美味的有机食品——自家花园出产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乡下农户养的家禽、自己打猎来的野味、游艇外出钓来的海鲜。

  20.家庭××、私人××、专有××。个人专项的服务成为上流社会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从最初的硬件,如私人汽车、私人飞机、私人花园,到后来的软件,如专用司机、专用保镖、专用裁缝、专用管家,再到具有家族传承性质的家庭医生、家庭律师、家庭教师。只要突出“个人专享”,离上流就近了一步。

  扮上流指南之通往扮上流社会的20级阶梯

  文/陈旧

  有钱。有钱人未必就是上流社会,但上流社会总要个个有钱。鉴于中国人的钱普遍还是新钱,往上追踪三代,都是一腿泥。只要你有钱,并且舍得大把花钱,并不妨碍别人视你为上流社会之一员。

  准备几件礼服。每逢圈内有什么盛事,上海人民路几家婚纱店的生意总是格外地好。总有一些小职员拿着老板的请柬跑来,租一件露背礼服应景。这些人在酒会上格外好认:拿起自助餐来一大盘,且以肉类海鲜为主,坐在一边瑟瑟发抖,一半是冷,一半是紧张。

  学习餐桌礼仪。鉴于圆桌式分食基本被视为野蛮人之饮食行为,在大多数酒会中,分餐式的冷餐会被广泛采用。而且,你不能指望这些酒会真有美味佳肴,那些拖儿带女,见三文鱼和鱼子酱如发现新大陆般狂喜的人,原谅他们吧,他们来自另一个世界。

  温习几部影视剧。基本上,Sex and city是现在中国流行的所谓聚会、酒会、Party的行为指南。之后,家庭主妇们从Desperatehousewives里学会了如何组织家庭聚会,女白领、女金领们从the cashimeremafia里学会了如何组成女人帮,甚至中学女孩们也有现成的Gossipgirls可供效仿。当然,你还可以从更早的好莱坞电影中学习上流社会的穿衣技巧,如《蒂凡尼早餐》、《霓裳风暴》等。

  训练你的口音。一口牛津腔当然要比纽约腔或澳洲腔来得文雅熨帖,一口稍带北欧或南欧口音的英语也让你更显神秘。即使普通话,也有口音上的等级之分。20年前,在上海街头,一口港台口音普通话,就能招来美女回头无数。即使你不能讲流利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把普通话练好是最基本要求。

  背熟GRE词汇。有人说,背熟GRE词汇是进入美国上流社会的前提,如果你不能达到英国文学硕士的水平,最好就永远不要开口讲英语。如果你不能就红嘴绿尾鹦鹉的保护、马利亚纳海豚的栖息地发表任何观点的时候,你基本上只有听的份儿。

  好皮相。《画皮》的故事到现在都不过时,只要有好的皮相,管它是人是妖,都会有人迷恋。那些无权无势、无根无基的女子,年轻貌美就是最好的上流社会通行证。当然,这些年轻女子也最遭上流“名媛”们的忌恨。所以,通常圈中最受尊敬的,是那些和丈夫一起打拼出来的女子。如果为人厚道,便能成为太太圈的领军人物。

  减肥。即使你做不成上流人,至少也应看上去像个上流人吧。上流人们也许只能在一件事情上取得共识:仇视脂肪。一身赘肉会让你看起来丰满、生机勃勃、充满诱人犯罪的肉感,这些品质可真令人沮丧。看看年岁相仿的黎明与许晋亨,一个早已周身横肉,一个兀自风度翩翩,什么是世家子弟,这就是世家子弟。

  雇一个司机。即使你的经济再不济,你可以炒掉保姆、厨子、奶妈、私人保健医生、律师甚至老公老婆,你也不可轻易放弃自己的司机。发明了汽车的亨利•福特说,只要拥有一辆福特车,世上就没有一个你去不了的地方,只有上流社会除外。

  寻根究祖。即使你不是开国领导人或晚清实业家的后代,也不是什么上世纪30年代小明星的遗腹私生子孙,你还可以再往上追溯,差不多的几个大姓,基本上都做过皇帝国王,再加以牵强附会,阿Q祖上都曾阔过,更何况我等?好在我们的历史足够悠久而模糊,祖宗们也不会从九泉之下上来指正,别人更不会较真——反正满场的“上流人士”,大多都是级别差不多的“A货”。

  与名人挂钩。即使你生来不是名人之后,你总能通过婚嫁进入豪门吧?小三小四都可。这条路行不通,你大可成为他们的门客、幕僚或仅仅脸熟的朋友。哪怕只有一面之交,你也大可谦虚地说:“我再也不会拿名人的名字来说事了!这话我前些天跟伊丽莎白女王和教皇也都说过。”

  开间画廊。还有比画廊更不靠谱的地方吗?还有比画廊充斥着更不知所谓、人云亦云的人群吗?这里混迹着行踪诡秘的政府官员、脑满肠肥的商人、利欲熏心的艺术家与神神道道的艺术掮客。但这里却是进入上流社会最好的通道之一——这里的话语潜规则是和官员谈商业,和商人谈艺术,和艺术家谈风月,和明星们谈政治。

  参加动物保护协会。上流名媛们除了在联手对抗Ball场狐狸精上取得一致外,还惊人地在一件事情上取得一致:参加形形色色动物保护协会。无论是保护亚洲黑熊免遭虐待,还是拯救濒危的美洲知更鸟,她们都趋之若鹜。这些名媛其实境况都差不多:不再年轻,丈夫已死或早已形同虚设,脑子和她们的帽子一样显而易见。

  打高尔夫。谈生意时打高尔夫,打高尔夫时谈生意,这是中国富人们的生意逻辑。如今,高尔夫已经从高级选修课降格为精英阶层的必修课,不少小白领周末也常集体去挥杆一把。登山、赛车、马球、帆船等更为贵族、更挑战身心极限也更烧钱的运动成为精英们的新宠。但高尔夫仍是区分上流社会与其他各色人等的第一标尺:打高尔夫或许不代表什么,不打高尔夫则说明你离那个阶层尚有距离。

  上MBA/EMBA。10年职场寒窗,还不如结识牛根生与张瑞敏。毕竟,关系是中国人际交往和身份认定的核心准则。难怪不少人怀揣巨资与野心,去MBA/EMBA课堂呼朋引伴。这里是精英汇聚的民间参议院,它对政策与产业的走向不容忽视;这是中国权贵与资本阶层的下午茶与见面会,知识是端茶送水的婢女。

  学佛。在任何上流晚宴中,都少不了宗教人士的护法,或高僧,或仙道,或喇嘛,这些宗教人士负责积聚人气、提供精神与心灵指引,以及让上流社会看似更众生平等。

  参加国学班。作为国学界的头牌花旦,于丹在上流圈中比章子怡更威风八面。于丹从古籍中萃取心得,为今人所用。有人说她是上流社会“布道者”,让更多人明白,原来上流社会也需要心灵鸡汤。

  出席拍卖会。还有什么比出席拍卖会更显得你品位非凡而实力雄厚?新钱们想引起老钱们的注意,最常用的招数就是把他们的心头所好悉数卷走。美国人买走了英国古城堡,全英国人都在哭泣,日本人买走了梵高与洛克菲勒中心,全世界都震惊了。

  出入名人俱乐部。一个月入只有一万的女子,幻想钓到上海汤臣的少东,花费数十万购入少东常去的俱乐部会籍。也就是说,幻想在酒吧区、网上聊天室和钱柜钓到王子显然并不现实,王子们也不会驾着南瓜马车,去迎娶住在贫民区的灰姑娘。

  做慈善。《圣经》中耶稣曾说,富人想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也就是说,富人想进天堂,必须先散尽钱财。但记得回避那些旨在改善学校或贫民窟的慈善行为,而要投身于那些保护松鼠或火烈鸟的慈善事业中去。在那里,你会有机会去更优美的地方旅游,收到更漂亮的棒球帽,遇到来自更高社会阶层的人士。

  (摘自《新周刊》)

【编辑:王忠海
    更多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