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诞生"定制婴儿"引争议 是幸福还是灾难?(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英国诞生"定制婴儿"引争议 是幸福还是灾难?(3)
2009年02月25日 11:44 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荒唐的“可能有害说”

  众所周知,人类的五官长相、身高体型主要是由其基因决定的,但是与此同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个人是否可能得某种恶性肿瘤或某种遗传性疾病,也是由基因先天决定的,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患有癌症的父母生育的下一代很多也会患有相同的癌症。不过,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使得这些携带有癌症基因的父母也能生育出不携带该癌症基因的宝宝,也就是最近热议的所谓“无癌宝宝”。

  制造“无癌宝宝”所采用的是一种称为“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PGD)”的技术,这种技术通常用以治疗或减轻某种遗传性疾病或类似的疾病,比如著名的亨廷顿舞蹈症。这一技术其实并不新鲜,它是在1989年由英国哈默史密斯医院温斯顿爵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的,可以帮助患有基因疾病的夫妇拥有健康的孩子。

  这一医疗技术的核心环节是在人工授精的胚胎还没有被植入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检查和筛选。通常的过程是:实验室中的受精卵一旦开始分裂成为胚胎,医生就从其中提取一个细胞进行基因检查。如果检查证明这个细胞不带致病基因,这个胚胎才会被植入子宫。

  但英国政府此前一直对此予以严格限制,适用疾病基因领域仅涵盖囊性纤维化(遗传性胰腺病)等遗传致病率相当高的疾病。

  在2005年夏天,英国人工授精及胚胎管理局开始允许进行基因筛选,但条件是只能用于救助自己孩子的夫妇。在此次被媒体热炒的“无癌宝宝”诞生之前,世界上已经有约1000名试管婴儿进行过PGD,并且表现正常。这些病例涉及十余种遗传性疾病。2006年5月,就有一名身患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眼癌)的妇女借助PGD技术怀上了一个“定制婴儿”。更早之前,2001年美国芝加哥生育遗传研究所的科学家就曾经为一对带有利弗劳梅尼综合症基因的夫妇培育了一个不携带该基因的健康男婴。

  实际上,在大部分“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中,当卵子受精成功后,胚胎移入子宫前,检测人员通常都要使用PDG技术,从胚胎中取出一个细胞,在显微镜下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胚胎的遗传基因是否紊乱。一般情况下,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受孕的夫妇,都会要求检测人员为胚胎进行基因检测,以防止任何遗传性疾病遗传到下一代。并且,PDG技术在检测并发现包括先天愚型、血友病和胆囊纤维症等遗传性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例如,血友病就只会遗传给男性。医生可以通过对胚胎细胞进行检测,得知胚胎的性别。如果一个家族有血友病史的话,那么通过检测后,只有雌性胚胎才可被重新移入子宫内,这样做,为的是避免雄性胚胎遗传有血友病。

  “无癌宝宝”的诞生,被很多人视为“基因改造人”的前奏曲,因而,对“无癌宝宝”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其伦理意义上。究其根本,无非是担忧此类技术是否会动摇人类所固有的本质,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或是影响人类自身特征的多样性。这一担忧的背后,是所谓的“基因决定论”在作怪。

  但基因决定论其实是无法成立的。依照学界共识,首先,一个人的个体本身,不可能也不应该直接被认为是由所有基因的集合来决定;其次,在分子层面上,基因并不扮演绝对排他的角色,而是以微观的、决定性的方式与环境进行互动,并且按照偶然性的原则产生完全无法预测的基因突变或其他类似的改变,其最后结果完全是一个概率问题;最后,基因对于生物特征表现的控制,要受众多其他因素影响,尤其在外部环境改变时,生物体特征的表现也会随之改变,基因不能决定一切。基因的存在使生物体得以表现某种特征,因此在这一意义上基因具有控制表现的作用。不过基因会和环境互动,视环境介入的方式不同而产生表现程度上的差异,就结果来看,基因决定的程度并非百分之百,而是与环境或其他因素共同决定其表现形式。因此基因并非绝对决定因素,其作用也要讲“相对论”。

  退一步而言,就所谓“机会平等”而论,人类社会在消除由于人类自身原因而造成的社会制度的不平等上一直不遗余力,而为何在面对遗传疾病、先天基因缺陷等等自然机遇造成的不平等方面却信奉“物竞天择”?何况人类科技发展进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一直与自然法则相抗衡的过程,用于人体胚胎的基因医疗技术,归根结底乃是出于为人类谋求福利的动机,岂能因其可能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一些捕风捉影的威胁便一棍子打倒。如果比照“可能有害”之原则而禁止,则人们可能都要吃生食度日,因为火焰的使用还有可能引发火灾人命,且有可能为不法之徒用来行凶。再比如汽车在不谙驾驶技术之人手中操纵上路,便是“马路杀手”,而熟习驾驶之人却能获取莫大便利,又怎能因为一点瑕疵而彻底弃绝呢?

  只要法律、道德等外部制约以及技术成本能够保证诸如“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这样的技术能够在谋求人类整体福利的轨道上正常运行,我们就应当像对待其他存在潜在危险的高新技术一样,通过制度保障取其利,同时通过监管机制舍其弊,关于“无癌宝宝”的伦理争议,真正的意义或在此处,即通过公众的维系,使一项新事物能够依照正确的方向前进,而非因一些莫名的恐惧便将其扼杀。(秦晋 作者单位系某生物信息技术公司)

  环球杂志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编辑:张晓涛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