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锦技艺流淌三千年 仅剩五人掌握双面绣(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海南黎锦技艺流淌三千年 仅剩五人掌握双面绣(3)
2009年10月19日 15:43 来源:海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海南黎族织锦工艺,展现了中国纺织“活化石”的独特魅力。 中新社发 九州 摄

  絣染时,织者把长约160厘米的筒裙经线的一端(即有小竹子固定经线的一端),套入活动扁木,在另一端插入一支小圆木棍,将经线拉平紧绷后,用绳子从两头把小圆木棍绑牢,活动扁木与小圆木棍之间便形成前后两层约20厘米宽的经线平面,接着便可捆扎经结。

  扎经结时,把前后两个平面的经线、分成一小股(约10根纱线)拢在一起,用深色棉线(便于显示花纹效果)绕2~3圈扎结,一个结一个结地扎成所需花纹图案,扎一组图案约35股。扎结时,线结要扎牢,以免入染时脱落,形成糊染。当然,还要方便拆线。扎花操作没有固定的程式,扎制的图案多为几何纹样。扎花完成后,从木架上取下纱线入染。美孚方言多采用靛染,入染完成后,将扎制的线结一一拆除,用清水漂洗,除去浮色,晾干。这时,在经线上就显示出色斑花纹,用踞腰织机在斑花经线织上彩色的纬线,就形成一幅精致实用的工艺品。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建成说,黎族的絣染是一种罕见的技艺,一般用白色纱线作经线,然后用青色或者暗色的棉线在经线上打绞、结紧,由制作者随心所欲地结扎出自己最喜爱的花纹图案,染色晾干后,摘去所结的棉线,就显出白色斑花的经线,絣染的布料白色花点随意走行,独具一种朦胧的美感,美孚方言至今延续使用,可谓是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王建成说,絣染不仅工艺独特,染色技艺也非常原始,黎族织女一般用木棉絮手理成条,放在腿上搓捻,然后用左手转动一种用小竹枝做成的木棉纺锤,捻成细线放入由矿物质和植物汁液混合而成天然染料中着色,根据温度变化和所搭配物质的不同,染出多变色彩。

  一般而言,蓝色一般用野青树的树叶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靛泥后染成,黄色一般用姜黄的根块榨汁入染,红色、棕色、褐色是利用树皮或者树心材切成碎片投入少量的草木灰或螺灰等煮水染制。

  时至今日,不论是已经失传的龙被技艺,还是仅有5人掌握的双面绣技艺,抑或是只有为数不多美孚黎掌握的絣染工艺,其濒危状态让人揪心。

  如今,人们走进海南的黎族村寨,只能在偏远山区才能依稀感受到男耕女织的朴素民风,零星看到她们身着筒裙,头裹花巾穿梭在南国的乡野稻田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孤独而默默地延续着一个民族的薪火。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