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耶鲁捐款使价值观走向多元(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中国学生耶鲁捐款使价值观走向多元(3)
2010年02月03日 10:47 来源:新华网-《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网论摘要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将人才流失上升到国家危机的层面。大量的人才流失,对增强国家竞争力不利,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利。所以,套用一句流行语,哥焦虑的,不是8888888美元,而是人才。而这,才是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引发争议的根本所在。

  ——石敬涛

  道德化和主权化的争议还是不要也罢。泛道德和动辄上纲到是否爱国的公众口水,只能说国人还缺乏足够理性的思维。一个不尊重他人选择的社会是不宽容也是不厚道的,当然也是和当前多元社会的价值观不兼容的。

  就让这场突然喧嚣的豪捐风波消弭于无形吧!当国人拥有相当的表达空间和载体时,在我们淋漓尽致地抒发自由表达的狂欢之后,国人的表达素质也应自觉地提升,而不可一直停留在初级启蒙的水平。高素质的公众表达,不是表现在人多势众和自以为是的道德睥睨,而是价值观上的独立自主和理性平和。

  ——张敬伟

  自己赚的钱爱捐给谁就捐给谁,这是个人支配自己财产的自由,质疑声并不妨碍捐款的自主性。这一点,是我们在讨论张磊捐款给耶鲁大学这一新闻时必须具有的态度。所以,对于张磊的行为,我们用不着不满与愤怒,即使他捐赠的对象是国外的耶鲁大学,即使他捐赠的金额比外国人还要多,但谁让他有钱,谁让他想捐赠呢?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宽容地对待不同行为是一种常态,即使不能认同张磊的捐钱行为,但实在没有必要因此而对其个人产生愤懑。

  在讨论张磊捐款事件时,还应该有个体与整体相区别的意识。张磊只是个体,并不能代表整个留学生,没有必要因为他的个人表现,就认为中国留学生“忘本”,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偏概全。同时,耶鲁大学也只是一所高校,它并不能等同于美国,一个学生对耶鲁的态度,与他对美国的态度并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我们可以说张磊的捐款反映了他对耶鲁大学的态度,但并不能将其行为上升为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的态度。

  ——乾羽

  张磊把自己的钱捐给耶鲁的教育事业,能让全世界的优秀学子在耶鲁受到更好的教育,最终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这样的行动有什么值得用泛意识形态化的说辞去指责的呢?如果要指责,我们又如何解释很多甚至没有在中国留过学的外国人士对中国教育的捐献,又如何解释白求恩不治疗加拿大病人却不远千里来救中国人?所以,海归对中国的贡献不仅包括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还应该有超越国界局限的世界公民意识。

  ——王辉耀

  衡量一个人是否爱国,不是比谁能每天举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声嘶力竭地喊祖国亲娘兼万岁,而是能否适应中国经济全面转型的脚步,拿出赢得全球尊重的、富有创新价值的原创成果——至少科学界、企业界如此。也许,真正有价值的是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耶鲁靠什么吸引了一个中国人8888888美元捐款?

  ——石述思

  以上文字辑录自各人博客或专栏文章(焦东雨 霍默静 曹俊)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