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大消费陷阱:餐饮藏猫腻、山寨家电无保障(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揭秘八大消费陷阱:餐饮藏猫腻、山寨家电无保障(3)
2009年03月15日 0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3月14日,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山东潍坊各大商家门前纷纷挂起条幅、张贴标语迎接“消费者的节日”到来,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中新社发 王志德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五、劣质手机电池藏危险

  近来,有关手机爆炸的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日前,连续发生三次手机电池爆炸事件,一名打工仔胸膛被炸开花;一名女士花容受损,留下一道2厘米的伤疤。一名8岁女孩的左手被手机电池炸伤。女孩的左手由于伤势过重,手掌无法恢复,所以只能截肢。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我市市民极大关注。人们议论纷纷:手机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电池的安全性很重要, 劣质手机电池具有潜在危险性。究竟什么样的电池才是安全的?怎样使用手机电池才稳妥?

  专家介绍,劣质手机电池具有潜在危险性。手机使用原厂电池,是保证安全最重要的一项。另外,高温会导致电池热量提升,这时容易爆炸,所以对电池进行充电或是放置手机时,一定要选择远离高温的地方,同时要避免夏天时阳光的直射。有些人对手机进行改装,但不当的改装却可能引发手机的爆炸。手机是一种精密的通讯设备,在设计时厂商会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的验证,性能也是最好的,然而改装后这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手机发生爆炸。此外,注意不要长时间通话;在充电时尽量不要打电话;不要将手机挂在胸前,尽量将手机放在包里;多用耳机接听电话。

  专家支招:如何辨别伪劣电池

  专家介绍,辨别伪劣电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待机时间的长短。电池待机时间的长短是衡量电池优劣的重要标志。优质电池待机时间和说明书上标识的应基本一致。而假的仅有标识时间的一半。一些劣质的电池是用二手电池芯作内核,加上新包装组装而成的。二、电池容量。手机电池的容量一般为1000毫安/小时或1000mAh两种。有的伪劣电池根本没有容量标识,有标识也字迹不清。通过测量电池电流,可以辨别电池真伪。三、安全性。手机电池如果内部没有保护电路,就极易变形、漏液,甚至爆炸。许多劣质电池为了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去掉了这块电路保护板,以赚取更大的利润。

  小窍门:手机电池使用技巧

  “手机电池充电也是有技巧的。”厂家一般在电池出厂前都进行了激活处理,并进行了预充电,新买的手机电池前3至5次充电应充14小时以上,以充分激活电池中锂离子的活性,才能保证以后的使用达到最佳效能。 “手机电池防爆一定要用原装电池,尽可能用原装充电器,不要随意改装手机;其次,尽量避免将电池置于高温下;此外,不要长时间通话,尽量多用耳机接听电话。”

  六、翻新“山寨”家电无保障

  眼下,“山寨”一词实在是够时尚的了,尤其是电器产品,由于价格便宜,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但记者调查发现,山寨家电看似“价廉”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安全隐患,并涉嫌对品牌产品侵权,危害着消费者和名牌产品企业利益。

  近来,有许多消费者反映,价格只有品牌产品3成的山寨机,质量没有得到任何保障。当产品出了故障之后,商家不仅不负责售后服务,还说产品不是他们销售的,由于当时是以山寨机购买的,也没有开具发票。维修人员检查后表示,机器是翻新产品,无法修理,如果消费者勉强使用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

  对于这些“山寨”小家电,某知名电器插座经销商代先生说,一些“山寨”产品用不了几天就会出问题,容易出现绝缘层软化甚至燃烧等现象。代先生也坦承,“山寨”产品价格便宜,买一个正品的价格可以买3个“山寨”产品了。许多消费者只看名字像却不仔细辨认,还以为自己买的是品牌家电。所以,“山寨”产品比正品还卖得。验钞机代理商李先生也深有同感,虽然外形、功能和品牌的产品差不多,但这些所谓的“山寨”电器就是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没有权威的技术保证,更没有正规的生产厂家。

  对于“山寨”产品现状,执法人员表示,根据相关法规,商标注册时要求只要不重名就可以使用,即使是同一名称,在不同的行业也可使用。这就让小商品、小家电串用名牌有机可乘。至于“山寨”产品的危害,执法人员认为,一些小作坊、小企业自己产品没名气,却借大牌来销售。“山寨”小家电等涉及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产品,在安全性能、售后服务上都存在问题,最后受害的是消费者。

  专家支招:买家电不可只图便宜

  对于以上现象,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山寨机虽然便宜,但没有售后保障,而且山寨机缺乏约束机制,很多不法商家利用翻新货冒充山寨机,消费者如果缺乏相关的知识,则很难识别。因此,不要光图便宜买所谓的山寨机,以防落入翻新家电陷阱。

【编辑:闻育旻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