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生日变忌日 男子远赴异乡给"爸爸妈妈"当儿子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女友生日变忌日 男子远赴异乡给"爸爸妈妈"当儿子 (2)
2009年05月06日 13:47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远赴广西>>

  做“爸爸妈妈”的儿子

  “大姐夫喊我到县城去,救了我一命。可我答应过小文的妈妈,却没能保护她。”李贵震后消瘦得非常厉害,颧骨明显地突起。

  地震发生后,身在广西的小文父母联系不上李贵,小文妈妈就动身前往四川寻女。而李贵因为手机没了,通讯录也没了,小文家的电话同样没法打。李贵在小文姨妈的网络空间里留言相告,终于,姨妈来电告知小文妈妈快到都江堰了,“在都江堰和妈妈见第一面时,她就晕倒了”,那时都江堰到汶川一线正处于救灾最紧急之时,道路中断,寻亲无望。妈妈醒来后问了李贵一句话,“我女儿都不在了,你为什么还会来通知我”。李贵只是默默地给倒在床上的小文妈妈喂饭送水,“妈妈第一次跟我见面,知道我身上只有200元钱了,就让我去办张卡,说她回广西后给我打钱。她是一个很善良很善良的人。”

  “妈妈只在都江堰待了两天,走的时候她说,你爸爸妈妈没了,我女儿也没了,你去广西吧,我们没了女儿,但还捡了个儿子”,处于极度伤痛之中的李贵,还没有想好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只是觉得“妈妈真好”。

  相隔两地的日子里,李贵每天都给“爸爸妈妈”发一条短信:

  “你们要保重身体,我这边忙完事情就过去看你们。”

  “我会坚强起来,请爸爸妈妈放心。”

  ……

  这些短信,妈妈都留在手机里。

  李贵觉得,小文走了,他跟“爸爸妈妈”的心,牵得越来越近,越来越亲了。

  2008年6月,李贵第一次去了小文广西的家里。两个多月前盖好的新房子里,还挂着不少小文的照片。物是人非,他越发担心小文父母没了女儿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种甘蔗太辛苦了,我想着要拿到三万多元的遇难者补偿金,和两万多的政府贷款后,再借点钱,为爸妈在广西开家玉器店谋生”,李贵知道小文的姨妈就在中越边境的东兴口岸开设玉器店,颇有头脑的他觉得当地的玉器市场虽然店多,可多是无品牌的低端销售。他去了一趟北京,找上了专做玉石饰品的“女娲本纪” 加盟经营,交了近三万元的货款和加盟费后,对方才知道他是震中的受灾群众,免除了他1.5万元的合同保证金。

  小文家盖新房时,17万元的建房款中有7万就是借的。小文还在时,就和李贵商量好,两人以后一起回家探亲时拿出2万元彩礼,算是帮家里承担一点建房的债务。可是妈妈当时就表示“彩礼的确是风俗,但你们创业还要用,不要给了”。

  和没有血缘关系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李贵在广西已经小有知名度,今年初,他入选成为“2008广西十大孝星”之一。

  生死相依>>

  没有墓碑的爱情放进心里

  2009年4月26日中午,李贵回乡经过映秀镇。在映秀镇路边的板房饭店里,他跟记者一起吃了顿中饭,“那边的店本来计划五一开张的,可是装修款还差一万多元,回来就是想办法再筹点钱过去的”。

  板房饭店的一侧正是激流轰鸣的岷江,逆流而上十多公里,就是小文遇难的地方。吃饭时,李贵接了一个电话,“妈妈打来的,问我到哪了,吃饭了没”。这样的电话,一天至少一个。李贵抬眼望着近处的岷江水,告诉记者:“遗体找不到,墓也没有做”,如果竖墓碑,“那上面应该是:黄文球,生于1989年5月12日,卒于2008年5月12日”。原来,小文的忌日,就是她的生日。

  让李贵更觉得是“天意”的,是小文遇难前4月7日在都江堰买的新手机的号码,末三位正是512。直到现在,李贵有时还会拨打小文生前用过的两个手机号码,“512这个号可能里面还有话费,一直没有停机,只是关机状态。另外一个她以前在广东用过的号,后来停机了。有一天我突然打通了,我挂了机,给机主发了条短信,向他表示抱歉打扰,还告诉他,这个号,曾经见证了一段爱情的开始。”

  记者手记

  重生就是寻求生活新的意义

  又是一个自我心理重建的故事,这一次它表现为尽孝的方式。

  和大规模外部力量的对口援建相比,灾区人们的心理重建,绝大部分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自救、自疗。对于李贵尽孝的故事,起初我只是留意到李贵失去爱侣后的心理,女友不在了,还能去向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友父母尽孝,确是难能可贵的美德。但观察李贵的全部创痛,他同时痛失双亲,家破财空,背负债务,生活的意义何在。去远方尽孝,另外一个层面亦是李贵开始新生活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支撑,既牵挂过往,更面向将来,去寻求生活新的意义。

  尽孝是一个情感的出口,对李贵来说,他找到了新的生活意义。李贵的孝心,和“爸爸妈妈”对他的爱,不涉利益交换,没有深思熟虑,我更愿意将它视作是一种本能,爱的本能,超越血缘,质朴单纯。(记者 冯海青)

【编辑:陈薇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