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疯狂“淘宝”15万淘回一屋假古董(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老太疯狂“淘宝”15万淘回一屋假古董(图)
2009年05月06日 16:28 来源:沈阳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照书研究俩月就以为“开了窍”

  “我姑姑最近鬼迷心窍了,花了十几万元从地摊淘回几十件假古董,还在继续淘,谁都劝不动,请沈阳晚报帮我找个权威专家,让我姑醒醒吧!”前几天,记者接到读者崔女士的求助电话后,立即联系了沈阳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支运亭,“十万火急”地赶往崔女士的姑姑家中。

  老太心血来潮研究古董

  进门之前,崔女士不得不对支老先生“打预防针”,“我们全家十几口人已经‘轮番轰炸’一个礼拜了,还请了两位鉴宝专家,都被我姑姑‘撅’回去了,而且说不了几句话就吵着撵人家走,说人家是外行,啥也不懂。一会儿我姑姑要是对您有什么冒犯的,您别介意。”寒暄中得知,崔女士的姑姑姓刘,70多岁,是一名画家,现在做生意,可谓见多识广。她经常看电视台鉴宝、寻宝类节目,知道民间有些宝贝,挺感兴趣。老人家有点存款,也想收藏一些文物,两个月前买了一批收藏方面的书开始研究,然后就按照书上说的到文物市场“淘宝”。

  疯狂淘宝一个月花掉15万

  刘女士将自己淘来的“宝贝”一件件拿出来,请支老鉴定。拿出二十几件的时候,她的老伴发话了:“哎呀,你啥时候买这么多呀,我咋都不知道呢!我以为只有客厅、卧室里那些呢,今天翻腾出来的这些是啥时候买的呀?”原来,刘女士家有三处房产,有些“宝贝”被她拿到空房子里,家人都不知道。“开始她买我还没拦着,她把自己的15万元存款花完了,来跟我要钱,我才知道她迷上了这个。我不给她钱,她就向亲戚朋友借,我告诉大家别借她,还发动亲戚朋友都来劝她,她不听;女儿在外地读书,打电话哭着求她,她还不听,还说是给女儿攒的家产。”老伴越说越激动,“看怎么也劝不了,我们让她卖一件证明给我们看,如果真是值钱东西,我们全家都出钱跟她一起淘,她说现在不卖,我们请支老好好给她上一课。”

  “按图索骥”买文物不可靠

  为了说明自己的东西“来路正”,刘女士拿出几本文物图集,翻给支老看,“您看,我买的这些东西都是书上有的,宣德炉、青花瓷、辽白瓷……这还会错吗?”支老坚决地说:“这种‘按图索骥’买古董的方式是最不可靠的,书上这些多是皇宫里的东西,或是王公贵族家里的,哪能这么轻易流落民间?要知道,这样的文物有很多是孤品,最多有个两三件。即使有个别流落民间的,也都有一定的流传记载,哪那么容易就流传到地摊或市场上?再者说,如果真是好东西,拿到正规文物市场和拍卖行会卖更多钱,绝对不会几千元钱卖给你。”支老提醒读者,收藏需要长期的知识储备,要经过专业的培训,还要经常到博物馆等场所看真古董,否则轻易出手很容易上当受骗。

  古董市场“水很深”

  支老让刘女士讲讲买“古董”的经历。“家传的”“早年御赐的”“朋友送的”“急用钱才贱卖”……在支老看来,刘女士所讲的故事都那么耳熟。“别说你这初学乍练的,就是搞了多年收藏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支老讲起自己的一位朋友,花了上百万元买了几百件“古董” ,特意租了个库房保存,请专家去鉴定,发现全是假的,连几万元都不值。“他听‘内线’讲,内蒙古的一个遗址刚挖了一批‘文物’,于是连夜开车去淘宝,几个农民从大坑里一件一件地清理出来,其实都是骗人的勾当。”支老说,这种骗术叫“带笼子”,土坑和坑里的“文物”是预备好的,请熟人当“内线”骗人上套。听了支老半天的“讲课”,刘女士有所醒悟,终于答应家人不再买“古董”。(记者 高晓红 实习生 于 宁 摄影 王晓辉 实习生 孙晓庆)

【编辑:陈薇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