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最新考证:中国有36个民族过端午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学者最新考证:中国有36个民族过端午节
2009年05月28日 09:53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乌丙安教授说,经过最新调查考证,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满、蒙、苗、彝、畲、锡伯、朝鲜、土家、达斡尔等36个民族都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全民性的民俗大节,但不同地区风俗各异。

  乌丙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端午节的本源是在酷暑之前的一次全民性避瘟驱毒、防疫祛病活动。但在传承过程之中,端午节又加入了祭奠爱国诗人屈原、祭祀伍子胥、纪念勾践或孝女曹娥等不同内容的政治或道德色彩,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版本”,使其文化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乌丙安说,汉族过端午节的习俗其实没离开避瘟驱毒。像手足腕部缠五彩线,因为中国的五色观念中本身就有避邪成分,病为厉鬼,五色可退之;再比如喝或往脸上涂雄黄酒,其实雄黄本身是有毒性的,但中国人信奉“以毒攻毒”。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也别有趣味。比如仫佬族过端午节要抬着纸船到田间赶走害虫,祝祷禾苗成长;贵州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游方等活动。

  乌丙安诙谐地说,一个端午节粽子,各民族就吃出了各自的花样。汉族最早是用新竹筒盛米煮成筒粽,后来才改用楝叶、菰芦叶、竹叶、苇叶裹黏米成尖角心形状,煮熟后食用;畲族将粽子称为牯角,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煮粽常用灰碱水,粽子煮好后,色黄气香,可存放半月;瑶族的粽子常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形似枕头。也有人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毛南族的端午节亦称为“药节”,他们用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作馅包粽粑食用。(记者魏运亨)

【编辑:张艳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