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神像下的众生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埃及 神像下的众生相
2009年06月03日 14:27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孟菲斯博物馆展厅内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型石像,虽然已经有残损,但丝毫不影响整体的宏大气势。
海切普苏特女王神庙前,一名女子在拍照。
开罗街头,一辆公交车驶来,刚放学的学生陆续跳了上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尼罗河、金字塔、木乃伊,这些几千年的符号足以让你浮想联翩。亲近了它,更多的神奇让你眩晕。原始与繁荣,贫穷与奢华,古今与南北,竟会如此融合,交相辉映成一体。它就是埃及,一个永远让你无法释怀的国度。4月21日,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一行10人,踏上了埃及之旅。

  城市 开罗的“烂尾楼”与五星酒店

  4月22日,飞机落地,人口1700多万的开罗展现在眼前。清真寺、星级酒店与“烂尾楼”,构成了开罗城区的一大奇观。

  气势恢弘形态各异的清真寺遍布开罗城区,清真寺里的宣礼塔高耸直立。据统计,开罗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共有1000多座,开罗也被誉为“千塔之城”。每天,城区上空的钟声总是定时响起,千座尖塔的顶端传来深沉的召唤,人们不慌不乱地走进随处可见的祷告室,拜向自己的圣地。那一刻,整座城市在同一种声浪里沉浮。

  作为旅游城市,鳞次栉比的星级酒店也增添了开罗的都市气息。

  但夹在清真寺和星级酒店之间却是形似“烂尾楼”的普通民宅,给这座城市添加了另一道奇异景观。外墙红砖裸露,楼顶矗立着钢筋和水泥柱,其实里面早已住着人家。原来,埃及政府规定,未完工的房子毋须纳税。于是,埃及人建房子永远不封顶,以此免了一大笔开销。

  走在如今的开罗街头,车水马龙中充满着奇观。小汽车的品牌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人说开罗街头汽车种类之多,远胜于一次世界汽车博览会。由于没有汽车报废制度,几乎每辆车的身上都是伤痕累累,油漆班驳,凹凸不平,很少有几辆是光洁鲜亮的。

  开罗的马路上,很少有红绿灯和斑马线,几乎总是拥堵着,交警一直在辛苦地忙碌着。汽车、摩托车、马车、驴车、自行车、行人统统一起拥挤在马路上,磕碰一下也不计较。公交车开着车门行驶,乘客跳上跳下。导游告诉我们,交通混乱与垃圾污染已成为阻碍开罗发展的两大问题。

  有人说,你必须把开罗的混乱和烦嚣当成一种魅力。“魅力”我没有感受到,我只是惊叹不同文明在此地何以如此并存与依附。

  景区 埃及博物馆里的避孕套

  埃及博物馆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其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文物。进入馆内,我惊讶于埃及人的慷慨!各种几千年前的石雕、石像、石棺等等,以各种姿势摆列着,全然不厌游客的零距离触摸与亲近,只有极少数物品被罩了起来或隔离起来。

  在一个玻璃罩前,导游突然指着一个枯枝败絮状的黑黢黢的东西问我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纸莎草化石?”“人的内脏?”导游诡异地微微一笑:“世上最早的避孕套。”有文字称,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用纸莎草、蜂蜜、碱和鳄鱼粪等制成栓剂,置于子宫颈口和阴道内进行避孕,开创了屏障避孕的先河。

  可能这种古老的避孕方法具有一定效果,蜂蜜和碱可阻止精子运动,而鳄鱼排泄物也是碱性的,这些物质与浸入杀精子剂的多孔海绵十分相似。在古埃及的图画中可以看到,一些男人佩戴着阴茎套在街上漫不经心地走来走去。他们开始使用清洗后的动物膀胱器官制作类似安全套的产品。事实上西方人最初也曾使用过鱼鳔,还使用过动物小肠、子宫等替代品。

  小费文化 清凉油比钱还好用

  埃及是个文明古国,也是个“小费王国”。帮你开门,帮你提东西,帮你照相,你问路,你上洗手间,埃及人都会向你伸手要小费。就连警察、公务人员等都有可能要小费。对此,有人深恶痛绝,有人则称“小费文化”是埃及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在埃及,政府对导游的小费无明文规定,但包括导游在内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收取小费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行规”。

  对于中国游客来讲,还可以用“清凉油”来支付小费。因为当地气候炎热,蚊虫叮咬厉害。不仅如此,清凉油还可以与埃及人换东西,甚至还有埃及人会收购清凉油,比钱还管用。几毛钱一个的清凉油在埃及简直成了“神油”。

  我好奇地追问导游,埃及人为何如此喜欢中国的清凉油?难道埃及不出产清凉油?导游的回答意味深长:“因为你给我们的是免费的。”在埃及购买一盒清凉油需要两埃镑。(采写/摄影 记者 公冶祥波)

  邮轮体验

  邮轮上看沙漠神庙

  走进豪华邮轮,犹如星级宾馆,行驶中稳如平地。河面上,偶有沙漠露出,巍峨的神庙依河矗立。船停看庙,有时还能上岸逛街。

  提醒:在埃及,酒店或邮轮大都不提供热水饮用,带一个电热水壶还是很有必要。另外,埃及的插座是两相圆柱插座,务必自备转换插头(德标,各超市有售)。

【编辑:张艳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