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17岁起替亡父还债67年 还清时已84岁(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儿子17岁起替亡父还债67年 还清时已84岁(图)(2)
2009年06月23日 15:14 来源:新法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还清:在67年后的今天

  1943年,郑宜栋翻山越岭到福建去做盐生意。该年年底,他把40斤桐油送到一个叫翁小二的家里,这是他第一次替亡父偿还债务。这种小额还债一直持续到1949年。

  解放后,郑宜栋先后担任过区农协主席、公社党委书记等职务。妻子没有工作,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基本由他独力承担。

  “虽然长期掌权,但他严于律己,为官十分清廉,家里长期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在曾和郑宜栋同在人民公社上班的老人汪和水(化名)眼里,郑宜栋是一个公私分明的好人。

  1974年春,一场风暴吹塌了祖屋的一堵墙,压死了一头猪,掀掉了一半房瓦,郑宜栋举债数千元修建了一栋新房。

  “从1962年到1982年,丈夫的一条内裤穿了20年,补了又补。”妻子郑荣仙回忆。

  1989年,还清自己做房欠下债务的郑宜栋,也到了退休年龄。他用了半年时间对账本进行整理。老人省吃俭用终于攒下了一笔钱托人到粮站买来上百斤菜油,他又一次踏上了去老家还债的道路。

  1993年,他拉着200斤茶油和菜油再次回老家。“每次还债都要花半个月左右,由于欠债涉及好多个村庄,有的债主后人很多,有的没有后人,我要一家家地核实。”郑宜栋说,还债之路并不轻松。

  1996年,郑宜栋如愿“还清了”父亲所欠下的所有债务。

  然而,2008年底在一次与人聊天时,郑宜栋猛然意识到解放前人们用的是老秤,老秤以16两一斤计量。解放后所用的新秤则以10两一斤计量。当年父亲以老秤称量油料,而此前返乡还债时则是按新秤计算的。这一发现让他深深自责,懊悔万分。他四处打听老秤与新秤之间的具体差额。多数人说老秤比新秤多10%的分量,也有人说多15%。郑宜栋决定按15%的分量予以补偿。

  今年5月19日,他如愿以偿将父亲所欠桐油800多斤,茶油、菜油各400斤偿还完。

  “在那个世界,父亲终于不再欠债了!父亲和我的最大心愿终于了啦!”郑宜栋长叹一口气。

  不解:老伴子女没一个赞成的

  郑宜栋还债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赞成。

  “1989年,老头说要还债时,我死活不同意,为此,我3个月没有理他。”郑荣仙说,不仅她反对,就是七个子女也没一个支持的。

  有的说:“好几十年了,债主们没来索要过,想还债也找不着人;如果债主要计算利息,这么多年了你还得起吗?”

  有的则担心道:“当年爷爷只在账簿上记载了各户债主的油料数目,万一债主不认你的账簿记录,去还债岂不是惹火烧身?”

  有的说:“当年有些债主出于对咱家的深切同情而主动放弃债务,你今天去还债,等于不领人家的情。”

  众多子女把各种坏结果都想过了。不过,事实面前,他们的顾虑后果并没有发生。相反,老人的义举竟然一不小心在当地广为传颂了。

  今年5月,当地电视台无意间听说了郑宜栋事迹,造访郑宜栋家。郑宜栋意外成了当地的“名人”,社会好评如潮,当然也夹杂着一些质疑声。对此,老人不解地反问:“像我这样快要进棺材的老头还出名图啥啊?”

  有当地居民纳闷:“郑宜栋的子女现在都有能力了,怎么不帮他去还债呢?”

  “我父亲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后来我们想帮他,但被拒绝。”现在上饶县旭日街道办事处上班的郑爱萍说,现在他们都能理解父亲的行为了。

  感动:在百姓间传颂

  “知道这事后我非常感动!”上饶县旭日街道办书记林上蒲饱含深情地说:“67年的债务资料保管就非常不容易,老人67年的良心与决心让人钦佩。”他还进一步说,和谐社会需要更多的诚信精神,而眼前的例子则是和谐社会最需要的题材。

  “以前只知道老人是一个热心肠,喜欢帮助别人,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执着。”上饶县旭日街道办信美社区居委会主任杨化菊很意外,“我们居委会居民都应向老人学习。”

  大屋村的一位债主何方早已过世,他的儿子何正对上门还债的郑宜栋说:“我父亲生前没有说过这件事,我不能不明不白地收你的油。”郑宜栋便让他看账簿上的记载,何正仍然拒收,说:“如果当年你父亲还了我家的油忘记销账了呢?我若收了你的油,就是没有良心。”后来老人两次登门劝说,他才收下。何正告诉记者,这样的老人他还是第一次遇见。

  郑宜栋第二次返乡补偿时,许多债主的后人都以种种理由拒收补偿款。村民郑里连告诉记者,郑宜栋的这种行为感动了很多人。郑宜栋对此不以为然:“真正要感动的是我,村民的后代没一个人向我讨过债。”

  道德:金钱难以衡量

  江西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王明美认为,老人还债行为考验了人的极大忍耐力,反映出的是老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朴素的诚信品德。在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今天,老人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诚信,他启迪和感动了社会大众对诚信的再次思考。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从郑宜栋老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社会,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的精神面貌的向往。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副教授刘虹指出,我国民事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60多年债权人都不主张自己的权利,这等于他们放弃了这种债权。因此,从法律上讲郑宜栋无须还债,但从精神、道德上他的行为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文、图/首席记者陈华世)

【编辑:张艳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