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15年终找到亲生父母 公安厅连夜做DNA鉴定(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女子15年终找到亲生父母 公安厅连夜做DNA鉴定(3)
2009年11月04日 08:02 来源:安徽市场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对话: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寻亲的?

  宋艳红:就是最近两年吧,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找,就只在网上发布信息,虽然很想找到,但是希望不是很大。

  记者:在你寻亲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宋艳红:没人相信我。只记得安徽和宋艳红,别的都不知道,没人相信我的话。

  记者:寻亲几年来你失败过很多次,想过放弃吗?

  宋艳红:没有。我一直坚信只要坚持,自己肯定能找到。养母也一直鼓励我支持我。

  记者:现在是确认了,如果这次还不是的亲父母,你怎么打算?

  宋艳红:我去了临泉之后就一直坚信就是的,即使不是我也会坚持下去。

  记者:你现在自己认亲成功了,想对那些还在认亲的人说些什么呢?

  宋艳红:我现在还是一名寻亲的自愿者,我自己找到亲生父母了,我很激动和高兴,但是我不会忘记那些和我一样的人,我会一直担当这个志愿者,积极为他们寻找自己的亲人。我要对他们说,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

  记者:找到了亲生父母,你最感谢谁?

  宋艳红:第一个感谢我的养母,没有她我不肯能在广东立足,第二个感谢社会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让我找到了亲生父母。也特别感谢你们安徽市场报,是你们最先在安徽报道我的事情,也是你们第一个帮我领进公安厅,把我的资料保存在公安厅的,可以说没有你们我现在还在漫漫的寻亲路上。

  回顾

  宋艳红漫漫寻亲路

  从今年4月份开始,本报在全国众多媒体中率先帮助宋艳红寻找亲生父母,此后一直不断帮助她。在此过程中,本报还特意派出记者陪同宋艳红前往皖北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走访,并利用社会各种途径进行寻找。半年过去,宋艳红终于盼来了令她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和家人团聚。当宋艳红得知亲生父母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本报报喜,感谢本报对她的爱心帮助。得知宋艳红找到亲生父母的消息后,记者第一感觉就是激动和兴奋。回忆起和宋艳红一起寻亲的过程,记者更是历历在目。

  历程一:

  广东兄弟媒体连线本报

  今年4月16日晚,广东《东莞时报》连线本报称,有一个女孩名叫宋艳红,可能是安徽的,其6岁时被人带到广州当乞丐,然后走失,被广州一好心市民收养。如今15年过去了,宋艳红思乡之情更加心切,每天做梦都想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希望能够联手本报,一起来为宋艳红寻找亲生父母。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二天记者就与宋艳红取得了联系,并刊登了宋艳红的相关信息。

  历程二:

  社会各方联手本报寻亲

  宋艳红寻找亲生父母的故事经本报报道后,全省各地的读者纷纷致电本报,关心宋艳红的身世和寻亲的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疑似艳红出生地的线索。有读者提供线索称,根据艳红描述的家乡特征,艳红的可能是皖北的。得知艳红的家可能是皖北的消息后,《皖北晨刊》、《淮北晨刊》等众多媒体也纷纷加入本报寻亲队伍。另外,阜阳、亳州、淮北、宿州四地警方也加盟了本报寻亲行动。

  历程三:

  读者报料艳红首次回乡

  4月22日,淮北一李姓热心市民向本报提供了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据该市民介绍,他小时候在淮北高岳镇读过小学,对该镇的情况比较了解,看到关于宋艳红的报道后感觉一些特征及风俗和宋艳红所描述的都比较吻合。另外,宿州也有市民给本报打来热线称,他们那儿也有一个地方和宋艳红所描述的比较相似。得知这一消息后,宋艳红也比较激动,决定回安徽一趟。

  历程四:

  本报随同艳红前往皖北

  4月27日,宋艳红乘坐近20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合肥,本报特派记者前往车站进行了迎接。“火车进入安徽境内后,我的眼睛就一直盯着窗外,看看有没有和我家相似的地方。”见到记者后宋艳红满脸兴奋地说。

  4月28日上午,记者陪同宋艳红来到省公安厅做DNA样本和个人情况录入。

  4月28日到30日,记者陪同宋艳红驱车走访淮北、宿州等地,寻找宋艳红的亲生父母。在短短两天内,记者先后走访10多个疑似宋艳红出生地,虽然所走访的每个地方都和她描述的很相似,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一场。“这次虽然没能找到亲生父母,但我并不感到遗憾,更不会放弃,以后如果有线索我还会过来的。”临走时宋艳红坚定地说。

  历程五:

  省公安厅DNA确认亲情

  10月28日,在公安部公布60名未找到亲人的儿童资料后,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安徽省临泉县宋世军的邻居看到新闻报道后,迅速将消息转告了曾走失女儿的宋先生一家。省公安厅打拐办接到宋先生的电话后,了解到一些相关情况,基本认定与宋艳红提供的信息相吻合,于是立即派人采集了宋世军夫妇的血样数据与宋艳红进行DNA对比,最终确认宋艳红寻亲成功。 □记者 宋才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