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肝救子母亲接受采访称会更好更积极生活(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捐肝救子母亲接受采访称会更好更积极生活(2)
2009年11月09日 09:19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1月3日一场空前绝后的手术

  从此,陈玉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进行过各项术前检查后,11月2日,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联合相关科室进行大会诊,一致通过陈玉蓉的捐肝申请,决定第二天手术。

  3日清晨,央视两个报道组分别进驻同济医院病房和手术室。随后,中央1套、中央4套、新闻频道分别在新闻节目里分时段直播手术进展情况。

  此前,荆楚网、长江网等新闻网站就都制作了“暴走妈妈”专题。手术这天,更是在网上直播,同步更新。

  手术的每一步骤,牵动着大家的心。每一条快讯出来后,都跟随着网友们声声的祝福。医院同时也决定,将为陈玉蓉母子免去手术和治疗等全部费用。同时,来自社会各方的捐款和慰问也送到了病房。

  11月6日,暴走妈妈陈玉蓉的博客上写道:“非常感谢武汉同济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感谢媒体报道,也感谢各界的精神和物质支持,我和儿子现在都非常好,是社会大家庭给了我温暖、幸福和信心。”

  ■反思

  “暴走妈妈”带给我们什么?

  除了近水得月的武汉本地媒体,全国其他地方媒体也纷纷奔赴武汉进行报道。通过独家专访,还原了更多“暴走妈妈”生活细节,工笔描画出了一位慈爱又坚强的母亲形象。

  面对着赞誉,陈玉蓉却一直很低调:“其实没有什么,每个母亲在孩子需要时都可以做得到。”

  陈玉蓉也许没有想到,她当初无言的坚持,震醒了现代人心底被层层包裹的柔情。感动于母爱如山,网友们进而开始反问,做儿女的是否能够这样爱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能不能多一些这样的爱?

  还有人反思:如何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机制,让妈妈们不要再为了儿子而“暴走”?于是有人提出了要建立移植器官资源库。

  人们呼吁,建立起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让更多的普通人也能够应对重大疾病的打击。

  或许,这些反思是这个故事能有的最大意义。

  为儿子做的,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

   对话

  肝移植手术5天后,昨日上午10时10分,武汉同济医院二号外科楼22楼,“暴走妈妈”陈玉蓉首次出病房活动。

  5天静养过后,陈玉蓉表情坚毅。“感谢大家,感谢那么多热心人的帮助。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11月5日下午,本报记者抵达武汉后,一连4天6次前往同济医院守候,试图对话陈玉蓉本人。昨日上午10时40分许,陈玉蓉走出病房活动后的第一时间,本报记者将对话提纲抄写在两页薄薄的草稿纸上,在院方特许下,由管床护士带给陈玉蓉。

  两个小时等待后,13时43分,陈玉蓉用颤抖的手对记者的12个提问一一作出回答。这是一次艰难、难忘的独家采访。

  记者:重度脂肪肝在很短的时间里治愈是很少见的事情,医生只是为了安抚你,才让您去减肥试一试。您当时为什么就那么坚定地去做了?

  陈玉蓉:因为儿子,我才下这个决心。减肥,只有靠减肥,才能减掉脂肪肝,我的儿子才有希望。

  记者:家人当时是什么态度?儿子反对您了吗?有没有认为没用,反对你去通过暴走来减肥的?

  陈玉蓉:儿子当时当然反对。特别是我的母亲,她已经80多岁了,我们一直瞒着她老人家,她也不同意我的决定。

  记者:您通过暴走来减肥,外人不懂您这个举动的目的,还说您“变漂亮做么事”,为什么不跟他们解释一下?

  陈玉蓉:我这样锻炼,放在别人眼里好像是太过分,因为不管是起风、下雨,还是高温天气,我都在坚持。但我不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

  记者:家人说,您的脾气蛮要强,有时也发脾气,但对儿子您却从来不发脾气。

  陈玉蓉:是的,不管为人,还是干什么事情,我的脾气都蛮要强。但对儿子,就是从来不发脾气,反而是特别迁就。因为儿子被折磨成这样,只有我做妈妈的能理解。

  记者:肝豆状核病变是一种先天性的隐形遗传病,儿子13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病,他有没有因此埋怨过你们?

  陈玉蓉:没有。

  记者:据我们了解,您的家境并不算太好。决定给儿子移植肝脏时,有没有想过手术费的问题?如果因为没钱不能做手术,您有没有想过这么辛苦的锻炼最终只是徒劳?

  陈玉蓉:我的家境并不好,只有靠锻炼才能减少脂肪肝,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记者:手术充满风险,但您签自己的手术知情书很快,签儿子的手术知情书却很艰难,并且流泪了。您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生命安危?

  陈玉蓉:没有。我相信同济医院的医术是一流的,手术一定会成功。

  记者:当时有没有考虑不通过亲属间的肝移植,采用其他器官资源来进行移植手术?

  陈玉蓉:想过,我的家人其实都想。但是那需要非常大一笔手术费,我从哪里筹到那么多钱?尽管可以到处借,但以后用什么偿还?我和丈夫都是快60岁的人了。所以,我最终选择放弃其他器官来源,由我自己来配型移植。

  记者:这一周以来,全国很多人都知道了您的感人故事,您习惯这样被关注吗?

  陈玉蓉:我没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我为儿子做的事情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我真心感谢全国媒体对我的关爱、关心和关注。

  记者:网友亲切地称您为“暴走妈妈”,这个称呼您喜欢吗?媒体关于您的报道,有没有看到?

  陈玉蓉:我喜欢。手术前在家里我也会看,可是现在暂时不行。

  记者:当您出院后,一切慢慢归于平静,您将会以什么样的状态来生活?

  陈玉蓉:等我出院后,心里再没什么压力,我要用更好的心情面对将来的生活。

  记者:其实术后风险还是很大的,你有没有这个信心来面对?海滨出院后,您对未来有担忧吗?

  陈玉蓉:我会更好更积极地生活,想想现在,没有比这更难过去的关,一切会更好。南方日报记者徐剑桥实习生李秀婷湖北武汉报道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