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带着盲婆婆改嫁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农妇带着盲婆婆改嫁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2)
2010年01月14日 08:4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婆婆不跟着,俺不嫁”

  1973年冬天,经人介绍,王淑贞与同村人薛秀群结婚。结婚前,薛秀群的姐姐已出嫁,他和年迈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

  “薛家太穷了,只有两间草房,两张木板床,连饭桌都没有。”王淑贞说,虽然婆家家徒四壁,但她没有嫌弃,决心好好劳动,改变贫困生活。“成亲那天,俺怕婆婆冻着,抱起一床新被子给她盖上。”王淑贞说,她这个自然的举动让婆婆念叨了一辈子,说“儿媳妇心善,俺儿娶了淑贞是大福气啊”。

  婚后,王淑贞生下3个孩子,一家6口人生活过得幸福融洽。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83年冬,薛秀群患上肝癌,不久病故。“老薛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这一走,剩下仨孩子,最大的还不到10岁,婆婆又是盲人,俺可咋操持这个家……”丈夫过世后,王淑贞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起早贪黑拼命干活来养家糊口。时间一长,许多好心人登门劝说王淑贞,与其这样硬撑,不如改嫁。

  “说实话,俺也想改嫁,可俺丢不下可怜的婆婆。”王淑贞说,对别人的好心劝慰,她心里矛盾重重,丈夫死后家里没别的亲人了,大姑子家境同样贫寒,她不忍心把婆婆一个人撇在家里,如果自己不管,婆婆可咋活下去?

  转眼到了1984年春,当又有媒人登门时,王淑贞撂下一句话:“要嫁就带上婆婆,婆婆不跟着,俺不嫁!”

  对王淑贞的决定,娘家人不理解,媒人也不理解:“淑贞,你再嫁一家不就是为了减轻负担吗?带上盲婆婆改嫁,还不是受苦,你图个啥呢?”

  王淑贞说:“婆婆是俺娘,看不见她俺心慌。”一句话,说得别人无言以对。

  1984年冬,经乡亲撮合,王淑贞带上盲婆婆和3个孩子,与年长她5岁的本村男青年赵合群重组了家庭。赵合群自幼父母双亡,他接纳了王淑贞,盲婆婆住进了赵家。

  “别看俺家老赵人长得不咋样,但他心好,对俺婆婆当亲娘待。俺们生活20多年,俺俩从没有因为婆婆闹过别扭。就冲这,俺嫁给他也值了。”对老伴赵合群,王淑贞话语里充满感激。

  她的三个儿媳也个个孝顺

  “俺妈待奶奶好,她们就像亲娘俩一样。”王淑贞的大儿媳郭爱云说,“妈这一辈子把好吃好喝的都给了奶奶,家里油盐酱醋从不叫奶奶管,地里春种秋收从不叫奶奶操心,亲闺女也只能做到她这样了。”

  婆媳结缘的30多年里,王淑贞一日三餐给婆婆端吃端喝,早上给婆婆打洗脸水,梳头洗面;忙完农活,晚上回家给婆婆烫脚擦身,洗衣拆被。母亲的孝道和操劳,让儿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让街坊邻居感慨不已。

  如今,王淑贞3个儿子都已成家,3个儿媳个个孝顺,这让王淑贞十分欣慰。“俺妈是俺们的榜样,如今她年纪大了,俺做晚辈的得像她伺候奶奶那样,孝敬她、爱护她。”在郭爱云的记忆里,婆婆所做的点滴,都在这个家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浓浓亲情。有一年天寒地冻,婆婆突然拉肚子,弄得被子上到处都是屎尿,王淑贞赶紧擦净,用自己的棉被把婆婆盖好,然后拆洗婆婆的棉被和衣裳。当时天气太冷,根本没法晾晒,她索性连夜洗好,放在火炉上烤干套好,一直忙活到夜里12点多。“奶奶的棉衣很不好洗,俺妈蹲在院子里一遍一遍搓,她双手泡在刺骨的冷水里,手背手腕上都是冻裂的伤口,鲜血直流。”郭爱云说,那晚的情景让她终身不忘。

  有一次,婆婆得了重病,在本村卫生所吃药打针都不见好转,婆婆执意留在家里,王淑贞安慰她说:“妈,孩子他爸不在了,我就是你的亲闺女,咋着我都得给你看病。”王淑贞用架子车徒步10多公里,把婆婆拉到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背着婆婆挂号打针,一直服侍到婆婆病情好转。

  远离家乡她时常怀念婆婆

  “淑贞太节俭、太善良了,几十年没见她穿过新衣裳,没吃过啥好东西。”赵岗村的乡亲们说。

  薛红亮讲了一件事:一年夏天,年幼的弟弟跟妈妈走街串巷卖冰棍,天气又闷又热,弟弟嗓子冒烟,想吃冰棍。“俺妈挑了一根快化的冰棍给弟弟,弟弟抬头看见妈的嘴角干裂流血,哭着要妈也吃一根。妈不吃,说一根冰棍一毛钱,省下来给奶奶买爱吃的油炸馓子。”

  2001年的一天,赵岗村村委会特意给赵家送来一块敬老模范光荣匾。婆婆抱着匾额,擦了一擦,叮嘱赵合群挂在堂屋正墙上。2003年,赵家又荣获漯河市首届百户五好文明家庭称号。记者注意到,简陋的赵家没有电视机、冰箱等电器,但这两个荣誉证(匾)却摆在最醒目的地方。

  婆婆去世后,王淑贞守孝一个多月,不久萌生离家打工的想法。“俺不想叫她走,劳累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喘口气,在家享享清福多好。”赵合群说,可最后拗不过老伴,只好放她出去。

  王淑贞说,而今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她和老伴的身体都还很硬朗,“老赵在家喂猪,我在外头打工挣钱,这日子呀,肯定越过越美”。

  只是,远离家乡的王淑贞,会常常怀念和婆婆一起生活的时光。“婆婆名叫楚大妮,爱笑,爱说话。她走的时候没受罪,这是娘的造化!”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